家庭煮男

版次:011    2025年07月04日

□周丁力

不久前,与一位认识不久的年轻朋友谈天,不经意间说起在家里煮饭的事。他有点诧异,认为我不像是个会煮饭的人,这令我微笑。

其实重庆男人好厨事,由来已久。我的朋友中,年过五旬的人,大都能下厨,且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有个别的朋友之厨艺,还远远超过一般饭店的厨师。自结婚以来,我的家庭厨房生涯便徐徐展开。妻是咱家的主妇,我是咱家的“煮男”。主妇负责打扫、浆洗;“煮男”负责采买食材、炊事。

我这“家庭煮男”的称号,还是一位朋友在我家饭桌上吃了我炒的菜,一时高兴在玩笑中相赠的。对此,我哈哈一笑,不以为忤,反以为乐。

在与朋友的玩笑之中,我曾以“炒菜煮饭为创造性劳动,洗衣洗碗为重复性劳动”回应与自勉。我在家中厨房操持了许多年,至今尚未产生“职业倦怠”,这是因为我常常认为,厨事与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厨事与亲情有关。绝大多数人,总会上有老下有小,厨房是一个最好的尊老爱幼的地方。厨事虽然繁琐、累赘,然而爱一个人就煮好吃的东西、适合他(她)的东西给他(她)吃,是我们中国人传递情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曾经是三个家庭的厨师:平日里是妻女的厨师,节假日里是我父母家的、我岳父母家的厨师。我推测,他们,特别是老人,念我的好处时,我的厨房的成果留给他们的印象大约最为生动、鲜明。

厨事与友情有关。“在家不会待宾客,出门方知主人稀”。许多年来,有多少朋友、同事、学生在我家里吃过饭,已经数不清了,总之不少。我家当年的食客中有不少学生、朋友谋职在外地,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地在电话中和当面的言谈中,颇有些神往地回忆起我当年拿手菜的滋味。

厨事与家庭教育有关。女儿从小到大,我并未怎么教她读书写字,但教过她不少下厨的事。这并非希望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而是认为,与其给她讲些大道理,不如让她学点实际的生活本领,并从中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养一个孩子,如果只会饭来张口,在他(她)的心目中食物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常常容易使之因疏离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烟火,进而滋生懒惰,淡漠亲情。

光阴荏苒,我与妻婚前婚后,虽然没有什么口头的承诺,却各依所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你洗衣,我煮饭”或者“我煮饭,你洗衣”的默契。然而,用进废退,结婚30多年后的今天,她于厨事愈发生疏;我于洗衣愈发厌恶。朋友笑曰:如此不是正好吗?——互相需要,白头到老,谁也离不开谁。

生活还在延续,如此这般,我这个“家庭煮男”还会心甘情愿地当下去。

(作者系重庆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