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9 2025年07月08日
仇小豹(左)在重庆41中南桐矿区分校
重庆41中南桐矿区分校校区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杨东
当年巴蜀地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仇小豹(又名仇钧),在银屏上成功塑造了“巴倒烫”“柯德平”等角色,深受大众喜爱。熟知的人只知他是重庆市曲艺团的相声演员,对他早年当教师,特别是从事英语教学,知晓者却不多。
仇小豹任教的重庆市第四十一中学校(以下简称41中),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巴蜀中学。他当时在南桐矿区(现万盛经开区)鱼田堡的41中分校执教一年。
1 从治安队员、轧板工到当教师
1967年,学习成绩不错的仇小豹从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高中毕业,因患过敏性哮喘,没有当知青,被临时安排到解放碑派出所当上了一名治安队员。
后来经人推荐,他被招进重庆铝制品加工厂二轧车间,当了一名轧板工。一次,车间发生安全事故,仇小豹手臂被铝板划伤,在29中任教的父亲仇曾升见儿子挂了彩,坚决不同意他继续待在厂里,非要让他改行当教师。拗不过父亲,他只好按父亲的安排,去区教育局面试代课教师。面试结果较为理想,由于他基本功扎实,知识比较全面,顺利考上了41中的代课老师,也算了却父亲一个心愿,延续了世代书香门第的香火,成为仇家第三代教书匠。
顺利进入41中后,本以为能像父亲一样教语文,不想却被安排去教初中英语。为此他心里非常忐忑,因为若教语文,还可向父亲请教,而教英语就心里完全没底了,他明白自己初中学的是俄语,高中才学了两年英语,底子太薄,于是便向校领导提出先旁听其他教师的英语课,然后再开始上课。听课的时间没多久,他就有了自信,随后便走上讲台,正式当起了英语老师,而且还是从初一年级教到高一年级,可谓任务艰巨。
2 转战南桐矿区当支教老师
当时,因41中分校的部分教师要回本部学习,出现师资短缺,于是学校决定安排仇小豹等青年教师前去支教,以解燃眉之急。临行前,校长找他谈话:“仇老师,你教的学生成绩不错,下学期辛苦点,你到南桐矿区的分校高中班继续教英语。”
1972年夏,仇小豹带着简单行囊,跟随十多名教师,在菜园坝火车站乘火车来到南桐矿区,开始了分校老师的执教生涯。
20世纪60年代,备战备荒,主城的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以下简称18中)在位于南桐矿区万盛公社鹤林大队凤凰山脚下的大石板一座小山丘上,建起了这所拥有十余栋教学楼和宿舍的“战备校”。1968年秋,41中利用18中的这所“战备校”建立分校,并由该校教师、学生轮流到分校上课学习一年。这所隐蔽在大山深处的“战备校”,除本校学生外,还有重庆钢铁设计院的一个班,叫钢院班,共7个班。直到1978年,该分校撤销,交由当地教育局管理,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鱼田堡初级中学。
到分校后,学校安排仇小豹教高一一班、二班和六班共三个班的英语,虽然远离大城市,生活条件艰苦,但这也是他人生当中最愉快、最难忘的岁月。他曾写了一首《分校有感》的打油诗:“辞工又待业,遵训上讲堂。三代育桃李,离城赴矿乡。深山幽静处,读书好地方。莫道读书苦,师生共夕阳。”
3 风趣开启首堂英语课
来到分校第一天上课,时值夏日,天气炎热,仇小豹特地穿上白衬衣,以及一双新的北京老布鞋,整理完毕,待上课的三道铃声打完,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堂。
学生们被这位年轻帅气的英语老师引得哄堂大笑。他也被学生们笑糊涂了,赶紧用问英语问:“什么?还要再来一次吗?”然后走出教室,模仿着上课铃声,重新走了进来,说:“开门,上课开始。”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但其他人还是坐着不动。于是,他反复重复同样的动作和语言,终于有学生说:“老师在喊起立!”他问:“谁是班长?”有学生就站了起来,他恭恭敬敬地说道:“起立,早上好!”这个新来的英语老师一番幽默的表演,一下子将学生们上英语课的兴趣提了起来。下课后,隔壁班的同学跑过来问:“你们班今天啷个恁个热闹哦?听到你们一直都在笑。”这位同学告诉对方:“我们班新来的英语老师嘿好耍,关键人还帅。”在分校的第一堂课,仇小豹便凭借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和标准的英语发音,收获了学生们的认可。
仇小豹上英语课还喜欢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要么左边同学问,右边同学答,要么男同学问,女同学答。他还对大家许诺说:“只要能把这学期的英语书全文背下来,笔试成绩都打及格。”这样一来,极大调动了同学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他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后来几乎都要优于其他的班级。
41中既然选择在南桐矿区办分校,自然少不了安排学生去周边的矿山学习参观和体验生活。后来,仇小豹说他记忆犹新的一件事便是,当年亲自带学生去鱼田堡煤矿参观的一段经历。
鱼田堡煤矿是1956年兴建的年产45万吨的国有煤矿,属南桐矿务局,与学校相距仅两公里左右。那天早晨,师生们吃过早饭,就兴致勃勃赶往鱼田堡煤矿,矿领导对这些来自重庆中心城区的师生格外重视,派了安全人员全程陪同参观。同学们换上劳保服、领了矿灯,穿戴完毕后,大家乘竖井罐车,下到离地面300多米深的井下参观。仇小豹与学生穿行在迷宫一样的巷道,巷道内极度闷热潮湿,如果关掉矿灯,便伸手不见五指,大家看见赤裸着上身的矿工挖煤时的挥汗如雨,深感生活的艰辛。升井后,师生们彼此看着对方,全身上下黑不溜秋,淘气的同学故意扮起鬼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次下井,给他和学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大家感慨:煤矿工人真的辛苦,他们用生命为人们带来了光和热。
4 苦中作乐伴青春
在41中分校教书期间,仇小豹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晚上12点睡觉,全天睡眠没超过四个半小时,他也经常在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
早上起来,他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学校外的小山头健身,那儿的一小块平地是做俯卧撑最合适的地方;第二件事,就是大声朗读和熟背英语单词。打铁还须自身硬,首先自己的口语要过关。上午上课之前,他还要与钢院班的英语老师李怀媛一起在校园广播站广播英语节目,然后才正式开启一天三个班的英语教学。闲暇时间,他会与老师和学生们打篮球、跑梯步。晚上,除批改作业和备课外,他还自学许国璋的大学英语教材,以此提高英语水平。周末,有时他与大家去爬附近的山头,花果山、凤凰山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偶尔还跑到南桐矿区繁华的万盛场赶场,顺便去自己的六姐家中打打牙祭。他的六姐是首批支援矿区建设到当地银行工作的职员,家庭条件相对宽裕。
5 阴差阳错讲起了相声
所有人可能都没想到,当上英语老师且已渐入佳境的仇小豹,后来竟改行当上了演员,而且还是一个相声喜剧演员。
一天,市中区曲艺队来鱼田堡煤矿慰问演出,仇小豹向校领导建议:“包个学生场,让同学们劳逸结合轻松一下。”没想到校领导同意了,于是组织全校300多名师生,到矿上去看演出。心情不错的仇小豹自己也跑上台,表演了快板《油灯碗》。因为戴着眼镜,加上夸张幽默的表演,他一开口便引得全校师生哄堂大笑。大家没想到仇老师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手绝活,这也给曲艺队带队演出的负责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更何况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年之后的1973年,结束支教回城的仇小豹,很快便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打击:他被学校解聘了!这对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且颇受学生喜欢的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幸运的是,正当他不知所措之时,之前与他有过交集的市中区曲艺队那位负责人找到他,并把他招进队里,从此开启了他的演艺生涯。
进入曲艺队的这一年,仇小豹正式拜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第三位入室弟子杨紫阳先生为师,成为侯派相声传人。岁月磨砺,通过努力,他此后成为重庆市曲艺团一级演员,也成为相声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并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还当上了重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在艺坛取得收获与成功的他,也在重庆开枝散叶,为市曲艺团培养了白桦、曾祥勇、郑昊等十余位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他60岁收宋好等12位弟子,如今宋好、周殿杰、胡焕阳分别创办了逗乐坊、扯馆和原声社等民营相声社团,撑起了重庆曲艺演艺市场的半壁江山。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