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专家支招让你不做“过敏星人”

版次:012    2025年07月08日

为什么以前接触不过敏的东西,后来却过敏了?近日,记者发现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比如之前对宠物毛发不过敏,现在一碰到就浑身发痒……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儿科主任文香。

之前对宠物毛发不过敏 为何现在浑身发痒

市民袁女士表示,自己之前对宠物毛发不过敏,但这两年她一到饲养宠物的亲戚朋友家做客,就会浑身发痒难受,对此十分不解。

文香介绍,袁女士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有关,这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致敏阶段,当花粉、尘螨、霉菌、宠物毛发等过敏原被人体以各种方式接触后,会‘刺激’身体免疫系统里的B淋巴细胞,产生专门对付这种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就像‘信号员’,会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让身体进入‘敏感备战状态’。但如果之后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再接触该过敏原,身体这种过敏反应就会慢慢解除。”文香介绍说。

如果同样的过敏原再次入侵身体,就进入了激发阶段。“这时,过敏原会与那些已经附着了‘信号员’的细胞‘对上信号’,随即触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会让身体出现一系列反应,比如平滑肌收缩(气管变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发红)、血管里的液体漏出来(水肿)等。”

“最后是效应阶段,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兴风作浪’,就会引发具体的过敏症状。轻的可能是局部皮肤瘙痒、打喷嚏,重则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比如呼吸困难。”文香解释,袁女士的案例就是临床典型的过敏疾病发展轨迹:致敏阶段时,看似初期无过敏反应,但机体对宠物毛已经致敏;在激发阶段,她后续再接触宠物毛时,免疫细胞便会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介质作用于皮肤,效应阶段则表现为皮肤瘙痒。

我们常说的过敏

就是过敏性疾病吗

过敏性疾病和大家常说的过敏是一回事儿吗?文香告诉记者,过敏和过敏性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敏仅指机体对无害物质的异常免疫反应,未必伴随器质性损伤,比如短暂皮肤瘙痒。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反应是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会累及到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出现不同的表现。常表现为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严重过敏可致过敏性休克,出现皮肤潮红、窒息、晕厥、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其中药物和食物是引起致死性过敏的主要元凶。”文香说。

一些电视剧里,孩子与父母对同一种物质过敏,有这回事吗?文香表示:“遗传因素是过敏性疾病强而有力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父母双方都无过敏史的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仅为5%~15%,父母一方有过敏史的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为20%~40%,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的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则上升到50%~70%。”

不想当“过敏星人”

市民应该如何预防

根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全球近40%的人曾经或正在被过敏困扰,市民应该如何预防呢?

文香表示,首先大家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第二,要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第三,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室内过于潮湿,减少霉菌、尘螨等过敏原的滋生;第四,早期干预,合理用药。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如合理使用抗过敏药和脱敏处理,增强免疫耐受;第五,心理调适。机体在长期心理压力下,免疫系统功能会发生变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亦会相应增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有助于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还能减轻过敏性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闻延伸

这五类食物过敏人群请忌口

●海鲜类 甲壳类(虾、蟹)及贝类(牡蛎、扇贝)这类食物含有特殊的蛋白质(如原肌球蛋白),即使高温烹煮也可能残留致敏性,容易引起严重的皮肤红肿(荨麻疹)甚至喉咙发紧、呼吸困难。有些淡水鱼(比如鲈鱼)也可能导致过敏,最好记录下每次吃海鲜后的身体反应,找出“真凶”。

●坚果类 花生和某些树坚果含有耐热蛋白(如Arah1等),一点点就可能引发非常危险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如果春天容易因为树花粉(比如桦树)打喷嚏、流鼻涕,那也要小心榛子等坚果,它们之间发生交叉过敏的风险很高。

●乳制品 牛奶中的蛋白质(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是婴幼儿常见过敏的原因,会引起湿疹。成年人过敏则多表现为肚子痛、拉肚子。对牛奶过敏的人,喝羊奶通常也不行。可以选择深度水解的特殊配方奶粉,或者无糖无添加的豆浆、燕麦奶等替代品。

●蛋类 鸡蛋,尤其是蛋清里的蛋白质(卵类粘蛋白)是主要过敏原。不仅煮鸡蛋、煎鸡蛋,蛋糕、饼干里藏的鸡蛋也可能引发问题。接种某些疫苗(如流感疫苗)前,一定要告知医生鸡蛋过敏史,因为疫苗制作过程可能含卵清蛋白成分,严重过敏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以应对突发状况。

●小麦制品 这里要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小麦过敏,吃了会起疹子、肚子不舒服,由小麦里的特定蛋白引起;另一种是更严重的自身免疫病“乳糜泻”,必须严格不吃任何含麸质(小麦、大麦、黑麦中的蛋白质)的食物。购买食品要仔细看标签,酱油、啤酒里也可能含有小麦成分。安全的主食替代品有米饭、小米粥、藜麦饭等。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