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威胁一招妥协 美国掀起“贸易升级战”

特朗普宣布将对14国加征关税 “对等关税”暂缓期延至8月1日

版次:008    2025年07月09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宣布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并决定将“对等关税”暂缓期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日。一些美国媒体将最新系列举措解读为升级贸易战之举。哪些国家面临美国最新关税威胁?金融市场和贸易伙伴如何回应美方动作?美政府将谈判延期又施压加码背后有何意图?

特朗普宣布将对14国加征关税

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陆续发布他写给日本、韩国等14国领导人的信函,称将从8月1日起对这些国家征收25%到40%不等的关税,值得注意的是,这14国和金砖国家关系紧密。

根据信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突尼斯、哈萨克斯坦将被征收25%的关税,南非和波黑将被征收30%的关税,印度尼西亚将被征收32%的关税,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将被征收35%的关税,泰国和柬埔寨将被征收36%的关税,老挝和缅甸则面临40%的关税。

同一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特朗普表示,8月1日的期限不是“100%固定的”,他将对此保持灵活性。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开征所谓“对等关税”,引发美国金融市场暴跌。在多方压力下,他又在4月9日宣布暂缓对部分贸易对象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但维持10%的“基准关税”。与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相比,此次日本和马来西亚面临的关税从24%上调至25%,韩国、南非、印尼和泰国面临的关税持平,其余国家面临的关税有所下调,但较10%“基准关税”均有大幅提高。

外交部: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加征关税的消息引发市场担忧。7日收盘时,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94%,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0.7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92%。在美上市的日本车企股价大跌,丰田、本田分别下跌4%和3.9%。

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表示,对美国再度提高关税感到“非常遗憾”,已指示相关阁僚在8月1日之前继续谈判,寻求达成能够维护国家利益的协议。石破茂说,日美多轮谈判仍未能达成协议,是因为“日本政府不愿轻易妥协,该要求的必须要求,该保护的必须保护,持续进行了强硬磋商”。

韩国企划财政部第一次官李炯日表示,美国总统就关税问题致信主要贸易伙伴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韩国将密切关注相关进展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8日发表声明说,单边主义措施将干扰两国商业活动、供应链及投资流动。希望与美方进一步磋商,解决尚未达成一致的问题,明确关税范围与影响,寻求及时完成谈判的途径。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表示,77%的美国产品免税进入南非,而美国却对南非产品征收30%的关税,这“不合理”。拉马福萨认为,美方加征的关税是基于其对两国贸易平衡的特定解读,但南非认为该解读存在争议。

巴西总统卢拉7日在里约热内卢就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金砖国家发出关税威胁回应说,这一做法“错误且不负责任”。卢拉表示,当今世界已不同往日,“我们不需要一个皇帝”,每个国家“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美方无权对其他国家的自主选择指手画脚。

北京7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表示,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此外,你有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最新情况吗?毛宁表示,在关税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搞保护主义损害各方利益。你关心中美之间的这个谈判,建议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门了解。

特朗普关税函为何“漏掉”欧盟

欧洲联盟知情人士7日披露,欧盟不会收到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信函,欧盟已准备向美方作一定让步。另有美媒指出,美国政府当天发出的关税函会增加经济不确定性。目前,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对汽车领域征收25%关税,对几乎所有其他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前威胁称,如果7月9日前美欧贸易谈判没有取得突破,他将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作为回应,欧盟曾决定对总额210亿欧元的进口美国产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但为给贸易谈判留出时间,这一报复措施将推迟至7月14日生效。据一些欧盟知情人士7日向路透社披露,欧美已接近达成协议,欧盟方面可能对美方针对飞机及其零部件、部分医疗器械和烈酒产品所征“基准关税”作“有限让步”。

另一方面,欧盟寻求与美方达成协议,使在美国设有工厂的欧盟国家汽车制造商能以低于当前25%的关税税率进口更多欧盟汽车。此举能让在美国设有大型工厂的德国车企获益。据报道,欧盟委员会原本有意与美国达成平衡、范围更广的贸易协议,但7日告诉各成员国,他们需在接受一份不平衡的欧美协议与面对更多不确定性之间作出抉择。欧盟委员会甚至警告,无法确保特朗普政府今后不会进一步加征关税或要求欧盟作更多让步。

专家分析

美关税动作

既有威胁又有妥协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在关税暂缓期临近结束时,特朗普正通过发送关税信函升级贸易战。不过,从选择关税对象、延长关税暂缓期等动作来看,美方释放出复杂信号,既有施压他国尽快达成协议的威胁,又有受制于关税反噬效应的现实妥协。

首先,特朗普政府希望以新关税施压加速推进贸易谈判。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主管温迪·卡特勒表示,特朗普决心对那些他认为行动不够迅速的贸易对象施压,但将日韩等盟友纳入首批对象令外界感到意外。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格林伯格地缘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修·古德曼表示,日韩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很难理解特朗普首先对它们发出威胁。对于如何确定首批关税信函对象,白宫新闻发言人称“这是总统的特权,他就是选择了这些国家”。

其次,特朗普政府延长关税暂缓期,似乎认识到一味施压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古德曼认为,如果立即实施“对等关税”,金融市场可能会产生更严重动荡,“许多美国公司和他(特朗普)的支持者都会不高兴”。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执行副总裁兼研究部主任马库斯·诺兰认为,不排除关税新威胁又是“虚张声势”。

最后,系列关税信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华盛顿邮报》报道,外界尚难以清晰解读一系列新政策的全部意图,不清楚美国政府是在认真执行计划,还是只想重启陷入僵局的谈判,但这两种情况都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美国全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会长杰克·科尔文表示,继续威胁加征关税只会让企业决策无所适从,削弱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信任。

热评

加征关税,

特朗普是在自讨苦吃

特朗普要对所有和金砖国家关系紧密、反美倾向的国家额外征收10%的关税,这一招你以为有多吓人?他可能忘了两件事。一是金砖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已经占到26%,比美国还多;二是这些国家手里握着六十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比美国GDP还要多一倍。这就像是在一场海战中,特朗普用砍刀想砍倒一只浑身是钢的巨兽,结果可能反而伤了自己。

金砖的版图还在不断扩张。峰会前,有消息说哥伦比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刚刚加入新开发银行,意味着今年又有新成员加入这个“朋友圈”。几十年来,金砖国家在基础设施、发展资金方面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美元,那只不过是他们选择列表中的一种货币罢了。如今,去美元化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实在动作上展开。俄罗斯用人民币卖石油,印度和南非搞区域货币互换,乌兹别克斯坦带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加入本币贸易。就像是铁锅变成了炒菜锅,美元的霸权被一点一点挤压掉。特朗普在峰会开始前发微博威胁,这就像是赶鸭子上架,既想踩一脚,又怕被甩出局。这些变局背后,是金砖国家对美国“美元垄断”的挑战。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货币结算,推行独立的结算系统,仿佛给全球经济装上了涡轮增压,放慢了美元的速度。新开发银行的这些变化,让美元中间商的角色被逐渐削弱。交易不用再缴纳美元税,降低了成员国的成本。

《金融时报》曾经评论说:“金砖的扩张就像给全球经济装了动力引擎,而美国还在用保护主义当刹车。”特别是当印度尼西亚、埃及这样的地缘重镇加入后,金砖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把太平洋紧密连接到非洲、欧洲甚至中东。实际上,特朗普搞的关税战,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他不仅对金砖国家出手,还广泛打击其他国家。结果,收获的反响却不尽如人意。金砖的“去美元”策略早已悄然铺开——哥伦比亚、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握着镍矿和天然气的国家纷纷用人民币、卢比进行贸易,用本币结算犹如一把剪断美元“绳索”的利刃。或许十年后回头特朗普的那10%的关税,只是对新兴力量的一次无谓反扑。等到金砖国家用本币进口咖啡豆,香飘纽约超市的时候,普通消费者会用钱包投票:“美元,还是得看性价比。”这场“美元垄断”逐渐被打破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

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