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陪你走过每一程

版次:010    2025年07月10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谭竹

说到读书,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要么是一张书桌前,有人在伏案苦读;要么是图书馆里,一排排书架前站立寻觅的身影;要么是学校校园里,树下捧书苦读的学子……而今在这些传统阅读方式之外,一种新兴的方式正在兴起,那就是把读书和出行结合起来的“巴·掌书城市轨道交通阅读”。

这个创意最初是由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提出来的,因为大家喜欢在轨道交通上看手机,想到也可以把看手机变成看书,而传统的书太大,巴掌书方便携带,于是在8条线路的69个站点,建了71个巴掌书柜。这些书柜位于地铁和轻轨站内,名为“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巴·掌书借阅柜”。在书柜正中的电子屏上,书的封面会在屏幕上缓缓移动,供借阅者挑选,操作之后所选的书便可以取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种类的书都有,甚至还有编绳技巧等实用性书籍。

“巴·掌书”而非“巴掌书”,取重庆古称“巴”之意。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城市轨道交通阅读把二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还没有地铁和轻轨的年代,在一般人还很少坐飞机的年代,在移动中阅读是很少见的。小巧的巴掌书其实早已有之,多年前我在机场书店买过《唐诗三百首》和《茶经》。

我曾经在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过8年,适逢搬迁,全馆30万册书是按四角号码排列的,怕请人搬弄乱了难以整理,最后全部由我们自己搬。当时没有自动打包机,需要力气大的男职工手动打包,200本书打成一包,有近半人高,很多人都搬不动,如果在半途散了架就更令人崩溃。那一刻,我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书就是树、就是木头,是非常重的东西。所以,当我在旅行中买到巴掌书时,真觉得很实用,既不增加行李负担,又能解旅途无聊。

有人说现在的人太忙,没有时间看书。但是既然有时间看手机、刷小视频,怎么就没有时间看书呢?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在出行的过程中阅读,就是在挤海绵里的水,是对碎片时间很好地利用。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知识是需要积累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可能难以找到专门的时间来阅读,那么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聚沙成塔,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书,也许不能马上带来什么改变或者有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是一直读下去,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会有儒雅之气,你的谈吐可以妙语如珠、出口成章,你的眼界会更广、思想会更深,你将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坚定的心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都在进步,总的趋势是化繁为简,由实体变为虚拟。曾经的电视机和电脑是多么厚重,录像带像砖头一样厚,然后被光碟取代,又被U盘、网盘取代。曾经我还用过笨重的软盘来存文档,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见过这种东西。现在流行电子书,但我始终认为电子书不能取代实体书,那些让人暂时沉迷的网文也不能取代真正的好书。

除了地铁和轻轨站里的巴掌书柜,一些站点还建了城市书房。比如谢家湾站的万象书屋,四公里站的花园分馆,观音桥站的嘉陵书院……为了鼓励阅读,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既可以免费借巴掌书,又提供了地铁站附近免费看书的场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看书呢?在花园分馆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喝咖啡,与朋友小聚。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玻璃照进万象书屋,外面鲜花盛开,把闹市的喧嚣隔绝在外。捧一本书坐在这样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美好,种种浮躁被书页抚平,带来内心的安宁。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每个人都能够决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而一个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是一定有回报的。人活在世上,只能过自己的一世,只能拥有自己的经历带来的直接经验。但是阅读可以让我们经历别人的人生,获得间接的经验,仿佛多活了一世。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让我们随着滚滚向前的车轮,打开巴掌书,在方寸之间,穿越山城,在博览群书中,勇往直前,抵达你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