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7月10日
□甘国蓉
我的菜园,其实是一块田,但我更喜欢称它为“菜园”,说不上来什么原因,就是喜欢。
几年的耕种,菜园由之前的荒地变成熟地,自然也从杂草丛生变成了瓜果飘香。
每年的春秋时节,我都会认真地盘算着,种些啥菜、种在啥位置,紧挨着的两种蔬菜之间有无互相干扰、是否有促进作用。个人的喜好自然也得考虑进来,比如孩子喜欢吃土豆,我得首先考虑给土豆多安排点面积;再比如家里只有我喜欢吃红薯,就浅浅地栽几垄就行。毕竟菜园面积不大,得周密地规划。
春天,我去市场买来蔬菜种子,有豇豆、四季豆、南瓜、冬瓜和丝瓜。选出最平整的一小块,做育苗基地。在此平铺上几块育苗盘,每块育苗盘上都有许多小洞。我先在每个小洞底部撒上一层细小的泥土,大约到洞的一半处,然后在每个小洞里放上两三颗种子,接下来又撒上一层薄薄的土盖住种子,最后用水壶轻轻浇透水,用几根竹枝做成拱门状,盖上地膜。半个月左右,种子在温室里陆续发出嫩芽,等菜苗足够强大后,便可以移栽出去面对大自然的风雨了。
当然,我偶尔会偷懒,去菜市场直接买菜苗来栽,比如黄瓜苗、茄子苗、辣椒苗。尤其是辣椒苗,枝上已挂有花苞,买回来一个多月就可以吃到辣椒了,真是美哉!
以前,这些蔬菜苗的“排兵布阵”都是随意安排,但看过一段抖音视频后,我有了新的认识。我按照视频介绍的方法,把黄瓜和葱栽到一起,葱根部的微生物能有效防止黄瓜发生病虫害;我把韭菜和茄子栽到一块,韭菜根部含有抗菌物质,既能丰富土壤的微生物,又能防御病虫害;我把番茄栽到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较好的地段,这样才不会影响植株的发育和生长。
春天种下的这些菜苗,到五六月份就开始有收成了。一个个紫色的“茄仙子”羞赧地藏在肥大的叶子下面;一根根二荆条棒小伙儿似的,争着抢着要露出自己的“肌肉”;一根根豇豆,像小姑娘的长辫子铺在茎干上;丝瓜藤也不服输,一个劲儿地沿着藤架往上爬,一个个丝瓜吊在棚下,有的挺直了腰板、有的笑弯了腰;蔬菜黄瓜与水果黄瓜也在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似的……
这一茬蔬菜结束后,已到秋天。得开始为冬天的蔬菜做打算了。跟春天的做法类似,如果勤快,可以买菜籽来自己播种,不过得把地翻透、把泥巴碾细,以便种子快速生根发芽。如果想偷懒,可以直接买菜苗,比如卷心菜、花椰菜等,这样更快更省心。
秋季的蔬菜爱生虫,我不太愿意往菜园里喷杀虫剂,这就意味着有忙不完的活儿。三天两头跑去菜园里瞧,看看卷心菜叶上有没有小洞,如果有,心里便紧张起来。得赶紧捉虫啦!我蹲下身子,东瞧瞧西看看,把菜叶从正面翻看到背面,必须把“罪魁祸首”找出来并除掉,这样心里才会舒坦。
有人问我,这么不知疲倦地往菜园子里跑,图个啥?其实,当我看着一粒粒种子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发出芽,长成苗,细心修剪打枝,开花结果,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满满成就感。心情不好时游走于菜园,它们便是我默默的听众,更是我内心的守护者。
当然,也有一些蔬菜承受不起我深沉的爱——撒了太多的肥料导致中途夭折,我会难过与自责,但转念一想,我又要感谢那些离我而去的蔬菜们,是它们让我懂得了“适可而止”。
我的菜园,小而朴素,虽长不出名贵的蔬菜,却能带给我无尽的欢愉;虽一直沉默不语,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