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4 2025年07月11日
一名外卖员在高温下送外卖 新华社发
日前,河南信阳一名37岁的快递员坚持在高温天气送快递,不幸突发热射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何为热射病?与普通中暑有何区别?前期有何症状?应如何急救与预防?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贾大成逐一释疑。
今年全国热射病案例多发
逝者家属介绍,逝者为37岁男性,事发当天温度高达近40℃,他送了一上午快递,中午回家说身体有点不舒服,没怎么吃饭,喝了些冰饮料,因还挂念有几单快递没送,十二点左右就又出门了。
后家属获悉,他于下午晕倒在电动车上,直到下午五六点,才被路人发现并报警送医院。“医生诊断说得了热射病,鼻子、嘴都流了血”,家属说,最终没能抢救回来,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走了。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确诊病例。“武汉发布”公众号报道称,7月5日,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后中暑昏迷,送医确诊为热射病,所幸救治及时,脱离生命危险。
据温州晚报消息,日前,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医生诊断为热射病。
热射病实为重症中暑
贾大成介绍,热射病实际为中暑最严重类型。中暑按轻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是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意识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贾大成说,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自身产热过多,多在温度高、湿度大、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发病。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另一种是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减少。早期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关于热射病的高危人群,贾大成列出明确范围:婴幼儿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弱多病者、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首当其冲;此外,在高温天气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户外活动人群,以及饮酒或服用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的人群,也面临着较高发病风险。
支招
中暑后怎么办?
立即启动快速降温程序
针对中暑的现场急救,贾大成强调分秒必争:“应尽快离开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休息,同时立即启动快速降温程序。”具体措施包括,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浴,加快其体内热量的散发,将冰袋放在患者额头、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将患者身体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包裹,同时使用电风扇猛吹。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可将其直接浸泡于冷水中,同时保证患者头部露出水面以防溺水。
贾大成提醒,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前往医院就医: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在高温环境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肌肉痉挛,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20次,呼吸幅度变小,伴有恶心呕吐但又吐不出等症状。当发现周围人出现昏迷、极度虚弱、意识模糊、抽搐的情况时要及时为其拨打120。
此类病人感觉不适后喝大量冰饮是否得当?贾大成表示,剧烈运动后、极热时都不要喝太凉的水,“一次大量喝冷水不仅可以使胃肠痉挛,甚至能诱发急性心梗而危及生命”。 据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