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4 2025年07月16日
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显MLED生产线
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工人打包装箱“瑞雪”苹果。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列装载机械设备、汽车和笔记本电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重庆赛力斯 超级工厂焊装车间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当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1.1%。
夏粮稳产丰收,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服务业增长加快。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4万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
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876亿元,同比增长2.9%。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总的来看,上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盛来运说,下阶段,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 同比增长5.3%
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 同比增长5.5%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二季度同比增长5.2%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主要经济指标
○夏粮稳产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4万吨。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增速回升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
○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876亿元,同比增长2.9%。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新闻纵深
2025年中国经济“半年报”释放这些信号
“这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1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说,上半年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稳”的态势持续。上半年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运行“稳”。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来看,增长稳中略升,经济运行“稳”的主基调没有变。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是5.4%,二季度是5.2%,上半年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都是5%。
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都在5.0%—5.4%区间波动,基本平稳。
物价低位运行,基本平稳。今年以来,有几个月CPI同比下降0.1%,但是6月由负转正,增长0.1%,其中6月份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7%。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进”的步伐坚定。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各个地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数据来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取得新的一些成绩。
“新”的动能累积。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新动能在积聚。
“畅”的循环改善。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从统计数据看,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经济运行在改善,上半年,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旅客周转量增长4.9%。央行刚刚发布了数据,6月末M2同比增长8.3%。
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支撑
从下半年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支撑。
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强大韧性,这种发展态势会得以保持。上半年GDP增长已达5.3%,为完成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多年来高质量发展大势和实践,凝聚了共识,积累了新动能,推进了经济再平衡,提高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现实的一些因素看,一些先行指标和积极因素都在改善,显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生产来看,服务业经过多年转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提升。三次产业中,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从近几个月的先行指标看,服务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意味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长中占比较大的产业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从需求来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主动力。上半年消费市场趋于活跃,下半年在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会继续显现。
从出口来讲,我们实行多元化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贸易格局,对单一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已降到个位数。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长2.9%,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冲击情况下取得的,显示了贸易的韧性。
从新动能发展来看,新动能继续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基于这些因素,综合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支撑的。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丰富,也在加强政策储备,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出。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对于下一步中国经济走势,盛来运表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下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新质生产力继续在加快培育和成长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地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我国现在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超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一批创新成果涌现,据相关部门统计,1-5月份,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今年以来,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引得国内外广泛关注。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1-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这些创新成果和产业融合带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数据也是生产要素,各个地方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从国际上来讲,这个比重与发达国家比,也是比较高的。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各个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大家所熟知的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为代表的“新三样”都是绿色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像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增长超过30%,锂电池增长达53.3%。这些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实在在让我们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实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尤其是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大家都在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房地产朝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从统计数据来看,相关政策措施成效明显,上半年房地产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从政策效果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市场交易量有所改善,商品房销售降幅同比收窄。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比去年同期收窄15.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9.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下降5.5%,比去年同期收窄的幅度更大,收窄了19.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11.6个百分点。商品房交易还是比较活跃的,尤其是二手房的交易量与去年同期比是增长的。
市场价格降幅整体收窄,部分城市有所上涨。今天我们同时发布6月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从这些价格数据来看,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同比降幅都比去年同期在收窄。数据显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0.3、0.5和0.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有所改善。在“白名单”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的带动下,房地产企业化债工作有序推进。表现在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10.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0.6%,去年国内贷款下降6%左右。去库存也取得了积极成效。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减少了479万平方米,连续四个月减少。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在下降,房地产筑底需要一个过程,在筑底和转型阶段相关指标有所起伏波动是正常的,这也需要下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如何看待下半年投资走势
虽然上半年投资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物价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基本稳定,而且投资结构在改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5.2%,与去年同期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也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潜力仍然非常大,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增速放缓不意味着投资空间收缩,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投资潜力非常大,比如新质生产力领域,还有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方面,都需要有效投资。要更好地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投资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推动投资健康发展。据经济日报、央视新闻
14000亿元 央行大动作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7月15日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连续第2个月加量续做。公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91天)期限为8000亿元、6个月(182天)期限为600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购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买断式逆回购是超越传统工具的政策创新,能够直接补充基础货币,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记者表示,买断式逆回购通过“买断+回购”机制,将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主动扩张,直接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3或6个月期限),比传统MLF(中期借贷便利)更具灵活性。同时,操作利率若低于市场水平,可压低银行体系边际资金成本,进而传导至企业融资端。另外,买断式操作不依赖银行质押品质量,可缓解中小银行“资产荒”压力,推动信贷资源向普惠、科创等领域倾斜。
田利辉分析说,对比传统工具,买断式逆回购的优势,一是期限更长,相比7天期OMO(公开市场操作),3个月或6个月的期限可熨平短期波动,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二是无抵押依赖,突破质押式操作对高评级债券的依赖,降低中小银行融资门槛。
业内人士介绍,7月共有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此次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6月中国人民银行曾开展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7月继续加量续做。15日,中国人民银行还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4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与前次持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7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