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
版次:004 2025年07月17日
重庆江北机场T3机坪,两名装卸工正在托运行李车。
装卸工正在搬运行李
装卸工在“机坪清凉流动驿站”喝冰镇饮料
7月16日,重庆高温红色预警再度高悬,中心城区气温直逼40℃。而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阔的停机坪上,热浪以更凶猛的方式翻滚。滚烫的金属、灼人的水泥地、刺目的反光,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烤箱”。当航班起降的轰鸣声成为背景音,一群皮肤黝黑或赤红的身影,正顶着烈日在“烤箱”中挥汗如雨,保障着暑运高峰的每一架航班安全起降。
“黑包公”的25分钟: 汗水流进眼眶眼睛都睁不开
13:30,记者来到T3停机坪,阳光如针扎般刺目,热气从脚下不断涌起。平板车、牵引车摸着直烫手。站在太阳下,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更不用说脚踏在滚烫的机坪水泥地面上干活了。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机场地服公司”)装卸部副队长何法德站在机坪上,手拿着对讲机,汗水流入眼睛,微胖的身体穿着一件墨绿色工作服,外面再套上一件反光背心,他笑呵呵地说:“现在是航班高峰期,除了借助手持终端查看航班到达信息,还需要在机坪协调指挥,哪里货多、行李多,我们就要随时调整人员。”
他话音未落,一架飞机滑入322机位。何法德带领4名装卸工,整齐站立成一排,依然坚持列队迎机——汗水顺着他们黝黑泛红的脸颊滚落,砸在滚烫的水泥地上。
14:42,由太原抵渝的航班到位,2088公斤货物亟待卸载。“抓紧!”何法德一声令下,装卸工们如上了发条:推板、上舱、解网扣、卸货……在机坪上,他们一次次弯腰、传递、码放。汗水浸透衣衫,紧贴在身上;裸露的皮肤被晒得发烫发痛。仅用时25分钟,货物安全卸完并转运。紧接着,3620公斤出港鲜货和水果等待装载。“兄弟们出发,货都是鲜货、季节水果,加把劲!让太原朋友尝尝咱重庆的鲜味!”何法德嘶哑着嗓子鼓劲。推板、装货、码货……动作精准而迅速,航班按时关闭舱门。
何法德笑着说:“我们里面找不出一个‘白脸’,经过好多个夏天,个个晒得像包公,脸早被晒成老树皮了。但是,再热再累,我们也要争分夺秒,不能延误一个航班!”这下晴起来了,天天又泡在汗水里。机坪上虽然可以戴遮阳帽,但四十几度的高温还是把脑袋晒得发昏,汗水流进眼眶,经常眼睛都睁不开……
“红关公”的坚守:
3万步与货舱“桑拿”
同一时间,303机位。监装监卸室副主任黄大伟正爬进一架过站航班的货舱。机舱内闷热如蒸笼,温度远超机坪。他必须与装卸工仔细交接、清点过站行李和货物。
“过站飞机那些货物行李的件数,有时搞不清楚,我们就得爬进货舱,跟装卸人员交接清点,一件也不能漏卸,一件也不能错装……”黄大伟橙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前胸后背。烈日将他久经“烤”验的脸庞烙得通红,活脱脱一位现代“红脸关公”。
“天气热了,人的思想情绪有些烦躁,我们还要经常提醒同事们,不能急躁,不能简化程序,一定要按规矩办事,保证飞机装载的安全性、准确性……”他朴实的话语,透红的脸庞,不曾停歇的脚步,都饱含着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
监装监卸员要经受骄阳和地面的双重“烤”验。暑运以来,监装监卸员每天要监护出港航班超过1000架次,平均每人每天的步巡步数都在3万步。烈日下的飞机装载监控岗位没有任何遮挡,在骄阳和地面的双重“烤”验下,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结满盐霜是常事。好在“机坪清凉流动驿站”——一辆满载防暑物资的小车,每天午间高峰时段,沿着T2至T3路线在机坪巡行为大家解忧。车上备有清热解暑的老鹰茶、冰镇藿香正气液、人丹、提神湿巾等。在安全区域,员工只需招手,“清凉车”便停靠提供即时补给。“这大热天,能马上喝到泡好的老鹰茶,还有冰镇的藿香正气液,太及时、太贴心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