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戏水需警惕“食脑虫” 医生教你6招远离感染

版次:012    2025年07月17日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戏水成为不少人消暑的选择。近日,多地出现游泳玩水感染“食脑虫”的案例引发广泛关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朱研为我们解读玩水时如何避免“食脑虫”感染以及感染后的应对方法。

朱研介绍,最近“食脑虫”病例报道的病原体主要是阿米巴原虫中的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这一类,主要存在于淡水中,通过鼻腔或破损的皮肤感染人体。不过,“食脑虫”的感染率并不高,只要做到有效预防,就不会有危险。

游泳、泡温泉时如何远离“食脑虫”?朱研建议做到以下6点:

1.选择经过严格消毒和水质检测的游泳池和温泉,避免在水质不清的水域中活动。

2.尽量不将头完全浸入水中,尤其是在水温超过25℃的天然温水和温泉中。

3.最好少潜水或跳入死水。

4.远离底泥,即避免在浅水区活动时搅动或挖掘水底的泥沙。

5.在可能受到污染的水中参加与水相关的活动时捏鼻或使用鼻夹。

6.皮肤存在破损或开放性伤口时,避免参加与水相关的活动。

如果在野外游泳、戏水、呛鼻或摸泥后一两周内,出现高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脖僵硬,甚至很快意识模糊的情况,就要立刻就医,诊断是否感染了“食脑虫”,“食脑虫”感染后病情进展极为迅速,且死亡率高达97%。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