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反诈工作专题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反诈工作
版次:003 2025年07月18日
民警向市民反诈宣传
昨天,市政府召开重庆市反诈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程效介绍,截至7月中旬,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和损失同比均下降,截至目前抓获犯罪嫌疑人7790余人,为群众追赃返还2.45亿元。
半年追赃挽损2.45亿元
程效介绍,我市公安机关今年以“斩链”“拔钉”等专项行动为牵引,侦破了渝北“12·13”诈骗案等一批大要案件,从境外缉捕诈骗集团幕后“金主”88名;发起集中抓捕和集群战役17次,抓获犯罪嫌疑人7790余人,移送起诉4722人,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在实战中,我市探索建立了涉诈资金统一止付追赃工作模式,加大破案追赃和财产执行力度。在警快办上线“涉诈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让受害人可以直接通过线上申请返还、查询进度,少跑路又返得快。
4月10日,北碚区居民赵某被诈骗,350万元被骗资金被及时拦截冻结。公安机关、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通过“涉诈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快速流转审批,仅5天350万元就返还到被骗人账上。今年以来,通过“涉诈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1433人办理并及时获得涉诈资金返还6731万元。
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598万人次
发布会上,程效还介绍了我市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进展。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购物等高发手法,在主流媒体持续发布识诈防骗提示,在商圈、轨道、车站等人流密集地区和出租车、网约车等加大投放反诈宣传公益广告。还组织“拒赌反诈 e起行动”“银龄反诈”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反诈大闯关”微信小程序设置有奖竞答,通过网络直播、视频征集等多种形式实现线上触达。
针对青少年、老年人、投资群体、财会人员等易受骗人群,加强精准宣传,充分发挥高校、运营商网点、银行机构等反诈工作站作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组织线下宣传活动11000余场。
同时,我市通过搭建风险监测模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一批涉诈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全市共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598万人次,同比上升51%;镇街协同劝阻高危潜在受害人55万人次、同比增长3.2倍。
2039名犯罪嫌疑人被审判
市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曹天明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市法院坚持全链条打击,上下游犯罪一并惩治,上半年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392件、2039人,依法稳妥审理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今年1~6月,全市法院已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300余万元。
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萍在发布会上介绍,全市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集团化、跨境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从定罪、量刑、财产处置等各方面落实从重惩治要求,形成有力震慑效应。今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337件626人,起诉1293件2466人,其中起诉跨境电诈案件864人。巴南区检察院起诉了涉诈金额高达9800余万元的“6·15”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起公诉251人,该案被最高检评为依法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管控可疑账户5.99万户
在发布会上,人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苏阳和重庆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严寒冰介绍了金融行业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措施和成效。
苏阳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市反诈中心,对两家银行涉案账户增长过快的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持续开展涉案账户倒查和存量账户清理,今年上半年,对1.34万户涉案账户开展逐户倒查,对7.08万户关联账户开展延伸排查,管控可疑账户5.99万户,有效降低了存量账户的涉诈风险。
严寒冰介绍,重庆通信管理部门狠抓源头治理,强化技术反制,今年以来清理涉诈高风险号卡76.9万张,1~6月涉案手机号卡数量同比连续下降,总体同比下降了48.37%。
同时,组织基础电信企业通过闪信方式免费向用户对境外来电(短信)进行提醒,并提供统一短信代码、客服热线等便捷渠道,贴心引导用户按需求关闭境外来电(短信)接收服务,目前我市已有1101.12万用户关闭该项服务,占用户总量的23.83%,有效切断境外诈骗引流路径。
今年以来,拦截诈骗呼叫4620.97万次,配合公安机关处置涉诈号码26.8万个,向公安机关推送涉诈预警信息102.18万条,用科技力量织密反诈防护网,助力公安机关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