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7月18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庞国翔
日前,我受江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前往江津区石门镇梁子街,采访80岁高龄的战斗英雄、营团两级二等功臣李时芳老人。采访中,我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战斗”以外的动人故事……
1939年冬,李时芳出生在江津县(今江津区)石门场五里坡洞子沟的一个贫困农户家中。1958年底,19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不久还在部队入了党。
在1959年的西藏纳木湖平叛战役中,李时芳作为班长,指挥全班战士英勇泅水抢渡、阻击敌人,掩护主力作战。在一次战斗中,李时芳怀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炸毁了敌人的暗堡,为胜利赢得了时机。他身负重伤,昏迷十多天后才在兰州军区医院苏醒过来。
李时芳成了活着的战斗英雄,荣立营、团两级的二等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以及军区战报、连队的黑板报都在宣传他的英勇事迹。他还到军区所属各部队巡回作报告,各师团营连号召全体战士向他学习。每天,他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
李时芳立功受奖的喜报传到家乡,县和区公所以及公社干部敲锣打鼓来到他家祝贺。县人武部和妇联、团委等,还向全县发出向李时芳同志学习的倡议!
1964年,李时芳退伍回到老家江津县石门乡。当地人武部、妇联等部门组织队伍,欢迎英雄归来。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回乡后的李时芳先是当生产队社员、生产队饲养员,后又被安排到社队企业担任炊事员、会计等,最后任公社邮政所投递员。他干一行、爱一行,年年都被评为先进。
李时芳应邀举行巡回作战英雄事迹报告会后,全县人民都知道了他的事迹。石门区公所所管辖的7个公社的机关,他都去作过报告,多所学校也请他去讲过战斗的故事,他还出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在乡里村上,他坚持修桥补路做好事,被群众称为“李雷锋”……
1971年6月的一天上午,李时芳去白沙办事,不想发生了意外。当时,他下了渡船,走着走着,突然晕倒在地,生命垂危。过江的人多,大伙一看,这不是战斗英雄李时芳吗?于是有人立即报告给了石门公社。
公社领导非常重视,他们明白如果不及时救治,这位战斗英雄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快速赶来的大队赤脚医生表示无能为力,建议立即送往最近的永川县人民医院(今永川区人民医院),否则……但这里离永川县城几十公里,又没有汽车,怎么送去呢?
公社领导灵机一动,与境内成渝铁路线上的平等火车站取得联系,希望用火车将重病的英雄送到永川县人民医院。这可难住了火车站,因为这一时段没有客车经过,只有零担列车停靠。“一个战斗英雄,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如果死在人民铁路上的火车站旁,这个责任就大了!”火车站站长听了公社干部的话,感到事态严重,急忙用电话向上级报告。上级研究后,决定打破常规,重新编组、重启调度,命令马上就要通过平等火车站的一列零担车在此“刹”一脚,将这位特殊的病员送到永川。
于是,一列飞驰而来的零担火车在平等火车站“刹”了一脚,将英雄李时芳载到了永川。此时,医院的医务人员早已在火车站等候。
英雄得到了及时救治。“幸亏赶得及时,不然就没法治了……”事后,主治医师回忆这事时,依旧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