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累计报告4824例,国家卫健委赴粤防控指导

基孔肯雅热治疗无特效药 市卫健委教你打造“无蚊空间”

版次:004    2025年08月04日

被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患者可出现高烧、关节痛、皮疹。

最近是不是感觉朋友圈被一个叫“基孔肯雅热”的名字刷屏了?这种被非洲土著语称为“痛得直不起腰”的传染病,因剧烈关节痛让患者痛苦不堪,引发关注。截至昨日,广东疾控局通报今年已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香港也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也于2日带队到广东佛山指导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基孔肯雅热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传染病,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典型症状?又该如何科学防范呢?一起来听听权威专家的解答。

基孔肯雅热是急性传染病 让你“痛得直不起腰”

“基孔肯雅”一词源自非洲坦桑尼亚马孔德族语言,意为“痛得弯腰”。1952年,这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传染病首次在当地被发现,患者因关节剧痛被迫弯曲肢体行走,由此得名。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是伊蚊,主要为埃及伊蚊和俗称“花斑蚊”的白纹伊蚊。伊蚊也是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的“帮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医师莫大鹏表示,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剧痛、皮疹等。患者发病后会突然发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部分患者还会在发热消退后,间隔1~2天再次发热。患者的手腕、脚踝、手指等小关节还会剧烈疼痛,这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症状,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按压手腕时疼痛加剧。其疼痛程度可剧烈到影响活动,患者可能因而疼痛弯腰行走,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患者的躯干、四肢伸侧及手掌足底还有可能出现皮疹。除了上述典型症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痛、畏光、结膜充血等症状。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症状相似容易混淆

夏季蚊虫活跃,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其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市卫健委教大家如何通过典型症状快速识别这两种疾病,做好科学防护。

一是先看潜伏期,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或肌肉疼痛,可以先回忆发病时间:基孔肯雅热通常在被叮咬后3~7天发病(最快1天,最长12天);登革热一般5~9天发病(最短1天,最长14天)。

二是关键症状做对比。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相同点是:均会出现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不同点是:

登革热:

①出血倾向:皮肤出现大片瘀斑、牙龈频繁出血、流鼻血、呕吐物带血或便血。

②持续剧烈腹痛:伴随呕吐、烦躁不安。

③意识改变:嗜睡、烦躁、昏迷。

④尿量明显减少:可能提示休克前兆。

基孔肯雅热:

①关节症状持续加重:关节肿胀、僵硬严重,影响活动。

②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抽搐、意识模糊。

治疗基孔肯雅热

没有特效药或疫苗

广东佛山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称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无特效药可治,也没有疫苗!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实施防蚊隔离治疗。

专家强调,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基孔肯雅热部分症状。

个人如何有效预防蚊媒传染病

市卫健委教你打造“无蚊空间”

夏季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重庆市卫健委昨天发布提醒,预防相关疾病,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严防蚊虫叮咬,尽量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

1.清积水,灭蚊源

水培植物等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2.装纱窗,挂蚊帐

优先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可使用蚊帐、电蚊拍或灭蚊灯等物理措施防蚊灭蚊,也可以使用电热蚊香液等化学手段灭蚊。

3.外出时,防叮咬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宜在皮肤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喷涂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和柠檬桉叶油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或驱蚊花露水,并按照说明使用。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出症状,速就医

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并及早实施防蚊隔离,避免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

一定会感染基孔肯雅热吗

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是通过媒介伊蚊来传播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很多人就有疑问,只要被带有病毒的伊蚊叮咬了,就一定会传染上基孔肯雅热吗?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表示,携带病毒的蚊虫,它们叮人以后,人就被感染了,病毒在人体内又会大量繁殖发育,等病毒达到一定量时,释放到循环系统,我们的器官就开始反应,这时候大约1~2天,人就发病了,发病了就会发热、出疹或者关节痛,这些症状陆续就出来了。从发病到第六天,还有发病的前一天,这段时间蚊虫叮人以后,蚊虫就被感染,病毒在蚊虫体内,会在它的中肠大量繁殖,等它达到非常高量时,它会释放到它的循环系统,从循环系统再到它的唾液腺,这时候它叮人时,它就又可以传播,这样不断循环,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病人会越来越多。

相关新闻

预防基孔肯雅热

驱蚊产品到底怎么选

闷热潮湿的夏季,蚊虫猖獗。市民该如何防蚊?市面上的驱蚊手环、防蚊贴等驱蚊“神器”有效吗?记者就此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游弋。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游弋介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驱蚊产品,大致可分为物理驱蚊和化学驱蚊两大类。其中灭蚊灯就属于物理驱蚊,主要原理是采用光催化的原理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吸引并杀死蚊子。灭蚊拍同样属于物理驱蚊,其原理则是通过高频率电流,直接灭杀蚊子。蚊香、化学气雾剂则是利用避蚊胺,干扰蚊子的嗅觉以及神经活动,让蚊子找不到吸血对象的位置,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

“事实上,像驱蚊手环、防蚊贴等驱蚊‘神器’的灭蚊原理与传统灭蚊工具类似。”游弋介绍,比如植物提取物的防蚊喷雾类产品,就是通过天然植物中含有几十甚至几百种不同化合物的复合作用来驱除蚊虫。驱蚊手环和防蚊贴的主要成分为香茅油、柠檬桉油、薰衣草油等,这些精油含萜烯类化合物(如香茅醛、柠檬桉酮),通过挥发释放浓烈气味,干扰蚊子嗅觉受体,掩盖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和乳酸等吸引源,使蚊子无法定位目标,以驱除蚊虫。这与传统人工合成化合物驱蚊一样,是通过化学干扰来阻断蚊子的嗅觉感知。

那驱蚊产品要怎么选呢?“这主要看市民的需求。”游弋说,如有儿童的家庭,可以在孩子对植物精油不过敏的情况下选择植物提取物驱蚊喷雾;喜欢露营的市民,就可以选择一些方便携带的驱蚊手环,从而起到驱蚊的作用。

游弋提醒,市民要选择正规的驱蚊产品,切忌选择“三无”产品。此外,对于敏感性肌肤人群和婴幼儿,在选择驱蚊产品时要格外谨慎,一些特殊人群不建议使用化学驱蚊产品,建议优先使用物理防护方法,如穿浅色的长袖衣裤、休息时使用蚊帐等,避免蚊虫叮咬。同时,对于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避蚊胺成分;6月龄以下,禁用派卡瑞丁成分;3岁以下,禁用柠檬桉叶油成分,“家长在选用驱蚊产品时一定要格外注意。”

据新华社、央视、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