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碗杂酱面

版次:011    2025年08月05日

□向开成

地处川渝交界、孕育千年底蕴的荣昌,大众美食声名远扬,黄凉粉、铺盖面、猪儿粑……还有红遍全国的荣昌卤鹅。不过,作为川味臊子面代表的荣昌杂酱面,也是当地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荣昌杂酱面实为荣昌炸酱面,是以五花肉末煸炒(油炸)调味成酱,浇至煮好的面条之上拌食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荣昌五福街有个面馆异常火爆。不论早晨还是中午,爬坡上坎的小巷道中,没有招牌的面馆,店里店外都是来吃面的人。镇守在门口的收钱大叔,一脸从容,嘴里不断嚷道:“三个二,五个三!”“一个二干浇儿,一个三双臊”……最神奇的是端面碗的胖娃,不管来了多少人,始终能准确将面条送到顾客面前,绝不拖泥带水。香醇的杂酱,筋道的面条,鲜美的高汤,和着店里缓缓飘荡的雾气,留给顾客的是一次心满意足的享受,一个下次再来的念想,一份热腾喧嚣的烟火气。

荣昌还有一处出名的面馆,在后西小学旁,店名叫吕氏面馆,卖面的据说是河包镇人。开始生意一般,但老板喜欢头一天在店门外当街张罗,选最好的红辣椒和鲜猪肉剁臊子,当众炒制杂酱,弄得香气飘了半条街。于是前来吃面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便红红火火,尽管店里布置不咋样,但每天前来吃面的人却始终络绎不绝。

吕氏面馆的杂酱面堪称荣昌的典范,火辣辣的红油环抱着黄晶晶的面条,大颗大颗的肉臊坦然地铺在面条上,精致的葱花缀出几处富有生机的绿地,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你要用筷子快速将面条和转,让面条和作料、肉臊充分交织在一起,红灿灿、光亮亮的色泽给整碗面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辣意。第一口下去,酱香立刻在口腔里炸开,肉末细腻不失嚼劲,面条爽滑顺吞,辣椒油香而不燥,吃得你酣畅淋漓,大呼巴适。更有甚者,呼呼一口气下来,连最后一滴汤汁都扫荡得干干净净。

近10来年,荣昌城成倍扩张,新面馆也是遍地开花,大街边、巷子深处、小区门口、学校旁边,随处可见,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荣昌人。其中不乏惹人想念的,比如棠香小学旁的铁锅面、荣昌初级中学后门旁的巧手面馆、东邦城市广场的168面馆……

一些走出去见过世面的荣昌人,总觉得外地面条少了点“意思”,好多长期在外地工作的荣昌人,回荣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面馆美美地来一碗杂酱面。当筷子挑起面条,闻到那股熟悉的酱香时,有人竟红了眼。

前几年,上海华东师大的一些专家教授到荣昌指导工作,谈到早餐,竖起大拇指,对荣昌杂酱面赞不绝口,说这面酱香浓郁,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是他们吃过的最好杂酱面。

得到如此赞美,有人还不满足,执意去总结这味美价廉背后更深沉的东西。说这些年,荣昌杂酱面能香飘四方,不仅因为荣昌有上好的荣昌猪肉,还因为有勤劳的荣昌人在川渝融合中不断摸索、创新,早已将杂酱面工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倘若有朋自远方来,不妨寻一处地道的杂酱面馆,让他们细品那穿越千年的美味,感受荣昌火辣辣的情谊。因为这碗杂酱面,藏着荣昌人对味道的较真,对生活的憧憬,更藏着荣昌人穿越千年、不曾变过的热忱——把心放进锅里,熬成酱,拌进面里!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