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2025年08月07日
炎炎夏日里,冰镇西瓜、冷饮雪糕成了人们消暑标配,空调冷风更是降温必备。然而,享受这份清凉时,很多人会感觉肚子隐隐不适。
在中医看来,肚子在夏天格外“娇气”,需要防寒保暖,重点呵护。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吴秋玲提醒,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阳气容易散失
夏季自然界阳气鼎盛,人体阳气也大量运行于体表,以抵御外热、维持体温平衡,使得体内的阳气格外不足。
脾胃就像身体里的“小火炉”,如果火力不足或处于虚寒状态,会大大降低人体对寒凉的耐受能力,冰饮冷食、空调冷风等寒邪就能长驱直入,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典型的“寒伤中阳”症状。
湿邪困阻脾胃
夏季雨水多,环境潮湿,加上人们贪凉饮冷,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因虚寒而减弱,极易导致内湿停滞。
湿邪本身就容易困阻脾胃,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身体困重、舌苔厚腻等症状。如果寒与湿结合,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了。
寒气更易入侵
夏天为了排汗散热,人体汗孔处于开放状态,也意味着身体的“防护罩”相对疏松。此时风寒之邪,比如空调冷风、夜间凉风、坐卧湿地,更容易通过开放的汗孔(尤其是腰腹部等缺少肌肉脂肪保护、穴位经络汇聚的地方)侵入体内,直中脾胃、肠道等脏腑。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