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驻村第一书记与驻乡工作队员的“第一课”——
版次:005 2025年08月07日
驻村第一书记与驻乡工作队员的“第一课”
8月1日,从“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出来,自力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军感觉热血在奔涌,全副身心浸泡在这份震撼里,不断与身边驻村第一书记们感慨:此行值得!
夏日的阳光,明晃晃地打在巫山县竹贤乡下庄这个“坑”里,温度是看得见的热气腾腾。原本上午11点集合,从巫山抱龙镇、庙宇镇、官渡镇、双龙镇、福田镇、龙溪镇、大溪乡、竹贤乡等地各个驻村点赶来的第一书记们,提前半个小时抵达下庄。置身“坑底”,打望四周山峰层层包围,一幅妥妥的自然“坐井观天”图,被下庄人用不屈的坚毅,用生命挑战悬崖的壮举而改变,成为全国基层组织的取经地。
为了下辈人过上好日子,下庄人以牺牲6人的惨痛代价,用7年时间,修通8公里“天路”的奇迹,经过媒体报道之后,下庄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村支书毛相林获得“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一时间,这里人头攒动,车来车往。
7月16日,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驻乡、驻村干部顺利完成轮换交接。为更好地履行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发展促振兴,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驻巫山竹贤乡工作队制定方案,把这批新轮换来的第一书记“集结”在下庄,实地去看去听去想,成为他们履职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
为保证这一课的质量,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驻竹贤乡工作队请了原竹贤乡政府派驻下庄村干部方四财,“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报告团”成员彭仁松,27年持续关注下庄、报道下庄的三峡都市报记者侯长青,当然压轴的是下庄村支部书记毛相林。
在“下庄人事迹陈列馆”里,看了一刻钟的下庄人修路剪辑出来的纪录片之后,彭仁松以下庄村修路村民之身份,在一张张照片前,给这批第一书记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时,尽管20多年过去了,彭仁松讲得举重若轻,娓娓道来,一群听众犹如身临其境。
在“愚公讲堂”,下庄村支书毛相林热情欢迎大家,感谢大家对竹贤对巫山乡村振兴工作的无私奉献。他在介绍下庄的过去时说:“我不一定说得清楚,但万州的侯记者20多年70多次进出下庄,写了一本《我的下庄》,很全面地记载了下庄能有今天的所有故事。”也是无巧不成书,记者侯长青因其他事情恰好到下庄。听到毛相林的介绍,侯记者便毫不犹豫地表示,给在场的第一书记和驻乡工作队队员每人送本《我的下庄》集子和他创意的下庄元素笔记本。
“太震撼了!让我对接下来的驻村工作充满了力量。”国家矿山安监局重庆局选派驻白马村第一书记贾占军说:“悟下庄精神,感乡村艰难;享下庄食粮,助乡村振兴。”
来自庙坪村的第一书记翟德权在他笔记本上写下:“绝壁凿天路,铁肩担日月。七年钢钎裂石,八公里血汗浸崖,六英魂铸脊梁。‘不甘落后、不等不靠’是铮铮铁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昭昭初心。今见青山缠玉带,柑橘盈枝,笑满康庄;更闻‘愚公讲堂’钟声荡,薪火燎原,山河焕颜。吾辈驻村,当以毛公为炬——路在锄下,梦向云巅!”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派驻到双龙镇安静村第一书记陈宁教授转过身去,不禁感言:“毛相林: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驻村书记:户访一家亲一家,梦筑一程远一程。”
对于第一次到下庄的崔翠来说,就是坐在车内也能够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作为重庆艺术学校总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被选派为市文旅委帮扶集团驻巫山竹贤乡工作队副队长兼联络员的她认为:“感恩来到下庄,见证了执着的、无私的、团结的下庄精神。山风浩荡,拂过云端之路,拂过这片沸腾的土地。下庄人凿山开路的血汗已渗入山魂,那精神灼灼如炬,正照亮今日我们跋涉的每一寸土地。”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