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发展新活力的密码:
版次:003 2025年08月08日
这就是碳基晶圆
戴家巷如今是网红打卡地
绿色贷款支持下建成的潼南区虚拟电厂
8月2日,重庆铜梁龙队客场3比0战胜陕西联合,升级中超已经是大概率事件。这支首发阵容平均年龄21岁的球队,本赛季23岁以下球员已累计进球22粒,占球队总进球数的62.9%。这支球队恰如这座城市的特质——年轻而充满活力。“新韵重庆”之新,首先就在于城市发展新活力。近期,记者深入我市多个点位,探寻重庆城市发展活力之源。
A
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在碳基道路上“换道超车”
8月1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重庆市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名单的通知》,通知中公布了重庆市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30个。日前,记者来到西部科学城,走进联合微电子中心公司,其研制的硅基光电子芯片正是上述重庆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之一。
联合微电子中心硅光陀螺仪组件产品经理王超向记者介绍,该芯片将陀螺仪的体积降低了近50%,另外一个优势是降低了成本。他介绍,这款芯片尺寸仅0.2平方厘米,集成数十个传统光纤器件。和传统的电芯片相比,硅光芯片具有带宽大、传输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在多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郭进透露,目前他们已经小批量地在给客户供货,“因为市场需求很大,等不及了。今年内我们的量产能力将上一个台阶。”
在硅基芯片发力的同时,下一代的碳基芯片在重庆也已落地。同样位于科学城的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在6月投运了国内首条碳基集成电路生产线,这标志着碳基集成电路从实验室创新向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张志勇向记者介绍说,硅基芯片在美国已经发展了60多年,我们国家落后很多,想在硅基的道路上实现超车不太现实,需要“换道开车”。而在碳基的道路上,对全球来说都是一条全新的赛道,“更何况目前我们还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有望凭此换道超车。要想不受制于人,我们必须要发展自己的集成电路技术。”
事实上,这种代表着未来产业的成果,今年以来在重庆诞生很多。重庆驼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500HS纵列式重载无人直升机,有可能改写中国乃至全球的物流规则;重庆邮电大学邮宇柔控团队研发的高抗扰遥操作系统,为破解太空维修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恒之未来开发的哮天Sirius智能机器狗,拥有灵活的动作与交互能力,已正式在海外开启预售……
今年以来,重庆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全面成型起势、提质增效。根据重庆市经信委发布的《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重庆将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等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是现代城市发展活力的关键指标,重庆提前布局“6+3”未来产业,在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B
科技与金融的创新融合:
科技-产业-金融“三角互动”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钱万万不能。重庆对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涉及一个大问题:钱怎么来,钱怎么用?重庆通过构建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优化了资源配置机制,有效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
近日,重庆富民银行通过兴业银行重庆分行柜台渠道购买了“25贴现国开科创01”科技创新债券,实现重庆首笔柜台渠道科技创新债券交易落地。这笔科技创新债券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而在六月份,重庆银行也成功发行西部地区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规模为30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1.85%,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为重庆科技创新领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那么,这些募集的资金怎么进入实体企业?日前,记者来到重庆烯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将一卷卷银纳米线延展成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生产线上,流动的不仅是前沿科技,还有银行注入的金融“活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正处于研发关键期,需要资金支持,这时候农行重庆綦江支行提供了500万元的“科技e贷”,解决了公司的后顾之忧。同样受益的还有重庆炙焱动力制造有限公司,“以前融资就像无头苍蝇,现在银行有专人主动上门定制个性化方案,而且资金很快就到位了。”该公司负责人感慨。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25年6月末,重庆市科技贷款余额7882.5亿元,同比增长9.2%。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6312.5亿元,同比增长9%。该行还发布了另一组数据,截至6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达10383.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4.5亿元。这是重庆金融拓宽改革边界,支持科技创新,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数据。
重庆科技与金融的耦合创造了一种良性循环生态:在绿色贷款支持下的绿色转型,在科技创新贷款培育下的未来产业,构成了“科技—产业—金融”三角互动模式,成为重庆城市新活力的基础架构。
C
城市空间的创意重构:
向可体验可传播消费转化
琦茵是抖音上的一个美拍播主,8月的重庆骄阳似火,她却千里迢迢从陕西来到重庆,就为了到鎏嘉码头拍照片。“那里据说是重庆最出片的地方之一,再热也挡不住我拍照的兴趣。”她对记者说。另外她还是张杰的歌迷,这次来还准备参加今晚在鎏嘉码头猫livehouse举行的张杰歌友会。“肯定会唱,嗓子唱劈那种,反正照相也不需要嗓子。”照相、唱歌、美食,这是她鎏嘉码头行程的三件套,也是很多游客喜欢这里的原因。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重庆天地、鎏嘉码头、重庆际华园等3个典型案例入选。这三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城市空间的创造性利用和特色化重构。以鎏嘉码头为例,其位于北滨路上,远看是洪崖洞,抬头是千厮门大桥,迈步可以走下江滩,重庆特有的江崖街洞天消费场景,在这里几乎集齐。坐拥滨江自然景观、新旧交融人文景观,夜间光影四射,是出片神地。
重庆大学毕业的建筑师张榕参与了戴家巷的开发设计,她对记者表示,重庆空间创新的多样性体现在对城市缝隙的创造性填充,在这方面渝中区戴家巷堪称典范。悬崖边,9个巨型橙色集装箱错落堆叠,形成长江之滨的青年聚集地。游客在悬挑观景平台拍照打卡,既能俯瞰奔流长江与跨江索道,又可品尝冠军咖啡师特调饮品。这种“上天入地”的立体消费体验,正是重庆地形优势的具象化呈现。戴家巷也凭借独特的临江崖壁地形优势,在不足200米的街巷空间内,成功聚集了40余家特色店铺,形成一条极具山城特色的崖壁消费后街。
如今,这样对空间多样性利用的特色创新场景在山城遍地开花,世贸大厦打造重庆首个策展式天台“城市空中乐园”,山城巷利用防空洞纵深空间构建沉浸式奇幻场景,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枇杷山后街等老巷持续焕新。从洞穴经济到云端消费,8D魔幻地形正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消费符号。
如何利用这种优势保持重庆的消费活力?市商务委运行促进处处长王顺辉介绍,接下来,重庆将打造更多特色消费新场景,持续做靓“不夜重庆”等特色消费新名片,不断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促进消费潜力有效释放。
专家说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博导王林:
多维创新驱动
让山城“蝶变”
重庆这座山水之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其新活力体现在未来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城市空间重构等多个维度。
重庆城市新活力的核心引擎在于其对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和系统性培育。按照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印发的《重庆市发展“研究院经济”促进未来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及《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重庆正大力推动研究院经济和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同时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形成“6+3”的未来产业矩阵。这种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的产业规划,使重庆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为城市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重庆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支撑在于构建了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市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达10383.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4.5亿元。这一成就源于重庆金融系统在过去三年从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指引、激励约束机制、数字化平台、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发力。
重庆城市新活力的最直观体现是其对城市空间的创造性利用和特色化重构。将地形劣势转化为独具魅力的空间优势,构建了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复合场景。这种“江崖街洞天”消费空间体系,不仅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更使重庆的地貌基因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消费符号。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