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边想见普京一边发起二级制裁

特普会晤还有多远

版次:008    2025年08月08日

普京

特朗普

当地时间8月6日,白宫高级官员对外证实,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最早于下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面对面会晤,并且不排除随后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加入、举行三方会谈的可能。

如果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最终实现,这将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俄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任期内,两人曾会面5次,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6月。

6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发文表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与普京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会谈,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普京当天和威特科夫约3个小时的会谈“非常有益且富有建设性”,讨论了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美战略合作未来发展前景等议题。

不过,白宫官员表示,预计美国对俄罗斯的二级制裁仍将于8日实施。特朗普曾在7月29日称,他把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设定为10天,从当天开始计算,如果俄方没有就此取得进展,将面临美国新的制裁。

在特朗普对俄的“最后通牒”临近、信任破裂恐难修补的背景下,此次潜在会晤究竟能否成行?俄乌冲突局势是否将迎来重大转折?这些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1

白宫默许,克宫谨慎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与普京进行了单独会面,数小时后,白宫即发表了声明。声明称,此次会晤具有“高度建设性”,为总统级对话“扫清了程序性障碍”。随后,包括路透社、《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美媒引述白宫人士的消息称,特朗普“愿意尽快与普京见面”,时间“可能就在下周”。

虽然俄罗斯方面尚未确认,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正在评估对话前景”,并称“俄罗斯从未拒绝和平谈判”。这一罕见的口风,与此前俄方对美制裁和外交压力的反弹态度形成对比,被视为俄罗斯在当前战局与经济处境下的战略回旋。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尚未对可能举行的三方会晤公开表态。但乌方外交人士私下透露,“不会在条件不明确、对等性不足的情况下参与‘政治表演’”。白宫方面则强调,三方会晤“仅在俄乌均表现出诚意”的情况下才可能成行。

2

特朗普为何同意会晤?

尽管特朗普在过去几周多次公开表示“对普京感到失望”,认为俄方在推动停火问题上“不够积极”,但此次仍对推动会晤表现出了开放态度。舆论认为,背后主要出于三方面考量。

首先,兑现竞选承诺。特朗普长期宣称自己比拜登“更懂如何让普京服软”,推动此次会晤,有助于其在选民中塑造“终结冲突”的总统形象。特朗普团队认为,比起强硬制裁,“和谈主导”更能让其在外交议题上取得优势。

其次,以谈促压,倒逼俄方。特朗普此前设定8月8日为俄方和平表态的最后期限,否则将施加新一轮能源与金融制裁。如今释放“愿意会晤”的信号,实则是双轨并用:一方面不放弃威慑,另一方面为普京提供台阶、避免彻底对撞。特朗普擅长的“交易外交”正在重新上演。

最后,打破乌克兰战事僵局,推动战后新秩序。特朗普试图跳过欧盟和北约传统路径,直接与冲突双方进行“交易”,主导所谓的“美式停火框架”,重构美俄乌三边博弈格局。这种“绕开建制、重构秩序”的做法,既符合其对传统外交架构的怀疑态度,也能迅速制造话语权与主导感。

3

特普会晤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无论从外交表态还是媒体放风,都可以看出,促成这一高度敏感会谈的三个关键条件——政治动机、技术安排与对话窗口正在快速齐备。

首先,从政治意图看,双方均有会晤动力。特朗普急需一场外交成果以证明其“可以终结冲突”的选战承诺;普京也在寻找机会打破当前因制裁、战事及外交孤立带来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会谈本身对双方都是一种政治“解套”。

其次,技术准备已经展开。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当天已与普京在莫斯科进行会谈,为双方搭建沟通机制。白宫官员透露,相关“场地与安保安排”已进入初步协调阶段。这说明,“是否愿意谈”已不是障碍,“在哪谈、怎么谈”才是当前焦点。

第三,普京没有公开回避。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仅称“正在评估对话前景”,既未否认会谈计划,也为俄方设立了灵活的战术空间。

不过也需指出,会晤仍面临风险变量。一是乌克兰方面强烈反对“跳过自身”的双边交易;二是不排除普京此番表态仅是延缓“最后通牒”的压力,若不能展现实质善意,特朗普也可能转而采取更激烈的施压路线,导致会谈气氛骤变。

4

三方谈判可能性有多大?

从目前各方表态看,三方会晤,甚至达成实质停火协议的前景依旧十分复杂。

首先,俄方虽然释放了善意,但更像是策略性应对。普京并未亲自表态,而是通过外交部和密会场合表达“开放性”,意图更多是拖延美国“最后通牒”压力,为自身争取时间与外交主动。

其次,泽连斯基的参与意愿也不明确。在缺乏美方明确保障、俄方未作实际让步的前提下,泽连斯基恐怕不会贸然参与,乌克兰国内亦有强硬派担忧特朗普出于国内政治考虑而对俄让步过多。

同时,会晤成果高度依赖美俄幕后共识。若特朗普不能在会前设定具体让步清单、监控机制和安全安排,会谈将很难转化为真正的外交进展,如此,会谈将可能仅是外交作秀的“会面”而已。

最后,欧盟、北约对“绕过西方机制”的三方框架也持谨慎态度。

过去几年中,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几经反转。从2018年赫尔辛基会晤时的“友好微笑”,到2024年后对普京多次表达“失望”,二人间的信任早已千疮百孔。如今的所谓“再给一次机会”,更多是一次高风险的对弈。

下周将成为关键窗口期,若特朗普与普京成功会晤并公布具体方案,不排除泽连斯基随后被动跟进;反之,一旦会晤流产或俄方继续模糊回应,美国新制裁将迅速落地,俄乌冲突恐再度升温。

国际观察

“默契点赞”背后

俄美频频出招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6日到访俄罗斯,并与俄总统普京会谈。俄方还为美国特使特意安排了逛公园活动。会谈结束后,俄美双方均对会谈予以积极评价,但对具体细节言之甚少。

专家认为,威特科夫此访看似氛围不错,但这究竟是美俄就减缓俄乌冲突烈度提出新方案的信号,还是对俄新制裁风暴来临前的平静,尚待观察。

“默契点赞”背后,俄美围绕美方所谓“最后通牒”的博弈正在升级。从现实情况看,俄罗斯和乌克兰短期内仍难实现停火。

双方“默契点赞”

这是威特科夫今年第五次访问俄罗斯。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6日说,普京和威特科夫当天的会谈持续约3个小时,“非常有益且富有建设性”,会谈首要议题是乌克兰危机,双方还讨论了俄美战略合作发展前景等议题。

负责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事务的俄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也参加了会谈。他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俄美之间“建设性对话”仍在继续。

俄媒普遍注意到威特科夫此访的“轻松”氛围——在前往克里姆林宫前,威特科夫与德米特里耶夫在红场附近扎里亚季公园内一家餐厅共同度过一个半小时,随后两人还一起游览了这处公园。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威特科夫与普京的会谈“富有成果”,取得“重大进展”。他还说,自己“很可能”不久后与普京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

乌沙科夫说,双方就乌克兰问题释放了一些信号,但并未进一步说明。美方也没有解释所谓“重大进展”的具体内容。

明争暗斗升级

尽管嘴上“点赞”,但美方对俄施压动作不减。就在威特科夫与普京会谈数小时后,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输美产品征收额外的25%关税。

根据白宫当天发布的公告,特朗普称俄罗斯政府的行为和政策继续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异常威胁”,“对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征收额外从价关税是必要和合适的”。

俄罗斯“报纸网”文章指出,美方可能会以威特科夫此访结果决定今后对俄制裁力度。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在会谈结束不久就对印度施加所谓“次级关税”,证明这次美俄对话的实际成果可能没有双方所说的那样乐观。

特朗普政府此前曾警告,俄方必须于8月8日前结束俄乌冲突,否则将面临美方进一步制裁。

针对美方可能追加的制裁,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诸多制裁之下,俄经济已形成对制裁的“免疫力”。

在威特科夫访俄前不久,美俄还围绕军事部署展开角力。特朗普日前称,下令美方“把两艘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俄外交部随后宣布,俄方将不再维持依据《中导条约》单方面暂停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系统的自我限制。

短期难现停火

威特科夫与普京会面后,泽连斯基称,相信美方对俄施压产生了效果,俄方现在更倾向于停火。但专家认为,俄乌立场差异依然巨大,两国近期数轮谈判均未能在核心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双方军事动作不断,短期内停火不现实。

据俄媒报道,俄美此次可能讨论了“空中停火”方案(即俄乌停止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俄方可能会同意这一提议,但前提是乌方也必须遵守。有分析认为,即使俄乌同意“空中停火”,但也可能像此前的临时停火方案一样,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多名俄政府消息人士对媒体披露,目前俄方在领土问题上的主张坚定不移,并在战场上加快攻势。乌克兰媒体和专家认为,俄军持续推进夏季攻势,重点是建立“缓冲区”,为此俄方目前正在多个方向加快攻势。

在乌克兰方面,泽连斯基近日宣布将从四方面加强军力,同时与特朗普通话讨论继续加强防务合作,包括利用北约资金购买美国武器和加大无人机联合生产等。

针对美俄乌三方元首会晤的可能,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能否实现要看俄乌冲突形势如何发展,美俄乌各自立场是否“足够接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俄罗斯政治学家德米特里·德罗布尼茨基说,当前形势依然复杂,短期内俄乌停火并不现实。目前来说,在乌克兰危机、双边经济合作、全球安全架构等议题上,也看不到俄美有取得突破性共识的可能。

据央视新闻、新华社、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