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旅融合创新图谱:既有雄奇山水的天然禀赋 又有非遗体验的匠心传承 更有宠溺游客的暖心服务

版次:003    2025年08月11日

珊瑚公园将变身低空飞行主题公园?对此,渝中区商务委回应称,渝中区已与重庆公交集团签约,携手打造珊瑚公园低空飞行主题公园,将推出空中“两江游”等特色文旅项目,让承载着无数重庆人记忆的珊瑚公园展现新姿。

珊瑚公园谋划推出空中“两江游”项目,只是近两年来重庆创新文旅业态的个案之一。重庆市文旅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重庆充分发挥雄奇山水等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文旅业态创新,每年“上新”特色文旅项目100多个,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呈火爆出圈势态。

千年古镇迸发文旅“新”潮

8月5日上午,杭州旅客李亮在重庆朋友的陪同下前往沙坪坝磁器口游玩。十年前,这座千年古镇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虽是酷夏,但古镇游人如织。新街貌、新场景,新业态,让李亮连呼“变化太大”。在一座由废弃烟囱改造而成的巨型温度计面前,见众多游客拍照打卡,他兴奋地站上前,呼叫朋友“给我也来一张”。

以“文化保护”塑造文态,以“空间管控”优化形态,以“产业布局”升级业态,近年来,沙坪坝区聚力保护磁器口古镇核心主街支巷“鱼骨状”肌理,打造凤凰山文创园、特钢1491设计中心,扩容沙磁巷、金碧正街、磁器口后街,复建河街码头,形成了古镇街区空间全新版图,不断升腾着古镇的烟火气。

如今,千年老街已迭代升级,在由临江吊脚楼群改造而成的“山城立体消费走廊”,游客沿着石阶缓缓而行。有人驻足在老茶馆的川剧座唱里,有人在转角处俯瞰两江汇流。曾经空置的老宅,已变身吸引游客的潮流地标:走进老街小巷深处的“花坞”,斑驳砖墙上悬挂着的当代艺术画作,百年老院屋檐下飘出的咖啡香气。独特的跨界空间,呈现的复合型新业态,让往来游客沉浸其中。在磁器口后街,数十个文化品牌商家组成的商业矩阵,推动古镇开展多样化、持续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的文旅体验。

首届中国剧本娱乐嘉年华、国际文化嘉年华、华服文化节……旅体深度融合,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在成渝高校留学生国际文化节期间,来自6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国际学生走进磁器口,以文化展示、美食品鉴、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沙坪坝区商务委主任吴超说,预计今年将还有更多新业态企业入驻,接下来磁器口的人气将更旺。

推陈出新给游客更好体验

磁器口只是近两年重庆创新文旅业态的一个缩影。在前不久举行的重庆市“文旅+”融合消费示范项目发布活动上,重庆“上新”的特色文旅项目达6个。其中非遗体验消费示范项目落地两江新区会仙阁红木文化馆,其新增字画、蜀绣、根雕等非遗展区,群众可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美食文化体验消费示范项目,以城市广告“我在重庆”大屏作为热门打卡点,作为该地培育的美食文化体验消费示范项目,将销售定制独有的“我在重庆”系列文创产品。

而在7月18日举行的重庆(渝东南)文旅招商项目推介会上,石柱、黔江、武隆、秀山、酉阳、彭水6个区县带着康养旅居等多个文旅招商项目参会,每个项目都体现出“资源+创意”的结合、“文化+运营”的融合,推介会共促成了18个项目签约,这些项目建成,将极大地创新渝东南文旅业态。

随着China Travel(中国游)的持续爆火,近年来重庆凭借“8D魔幻”“赛博朋克”“渝味360碗”等鲜明文旅符号,一直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今年以来,重庆加大对市场主体引导和支持力度,持续推出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演艺及高空体验等特色产品,让文化体验与多元玩法成为吸引境外游客的新动力。

作为中国重要工业基地,重庆的工业旅游成为新亮点。5月4日至8日,马来西亚工业旅游考察团深度探访重庆。20余名游客走进美的空调制冷工厂,实地探访现代化生产全流程,零距离感受“中国智造”;登临洪崖洞观景平台俯瞰两江交汇夜景,乘长江索道体验“云中巴士”后,激动得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大呼“过瘾”。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都市与农村的深度融合已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4月30日,第5批越南旅行团抵达北碚区金刀峡镇,开启“奇骏峡谷+非遗文化+特色乡村游”体验之旅,为峡险山雄的自然风貌所折服。

山水资源、人文历史等,通过科技应用、跨界整合等手段形成新业态,每年“上新”特色文旅项目100多个,为重庆文旅注入新活力。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的文旅新场景、新产品,让“最宠游客的城市”享誉海内外。

“项目思维”既揽客又揽金

6月17日,重庆举办无人机灯光秀,在重庆地标朝天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11787架无人机翩然起舞。夜空中,一朵巨型的重庆市花——山茶花,层叠舒展。夜空中的摩天楼群,投射出城市的动感活力,让观众看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作为文旅业态创新的手段,这一活动在不少中外游客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人至今仍津津乐道。当下,情绪价值正成为激活文旅产业的新引擎,重庆抓住时机创新业态,及时推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变。比如,梁平推出体验高空跳伞,让游客体验高空跳伞的速度与激情;江北区华新街街道通过动线优化改造,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次,带动周边咖啡馆、文创店月均营收增长超40%……

要丰富文旅业态,离不开“项目思维”,“项目思维”既揽客又揽金。在鹅岭二厂文创公园,端午节举办的元宇宙游园会,展现了科技与传统的碰撞,吸引了3.2万名年轻人打卡,带火了一条街。在武隆的懒坝,景区将端午草药文化与禅修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森林瑜伽课搭配自制香囊体验,单日客单价突破500元。而吸引10万多人冒着高温观看的大手笔“无人机灯光秀”,因其“项目思维”,注重活动效果、效益,不仅聚敛了超高人气,还带动了“夜经济”发展,活动周边重点餐饮企业平均满客率超70%、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超80%。

多元消费场景激发新活力

7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重庆的光影鎏鉴——青年北滨娱乐、重庆天地、重庆际华园三个项目入选。这3个案例,是重庆在培育消费新业态、激发城市活力的创新成果。

让山水“灵动”,当场景“说话”,让空间“引流”,最近两年,重庆创新文旅业态,一批消费新场景涌现。依托“8D魔幻”地形打造的“江崖街洞天”五大特色消费场景体系,重庆正探索重构商业空间。

在解放碑,其步行街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夜食”“夜娱”“夜购”三大业态在此焕发光彩,成为游客体验渝中母城魅力的核心场域;在江北北仓文创园,工业遗址被转化为“洞天福地”,年客流量超百万,带动区域收入上亿元;在渝中区戴家巷,9个巨型橙色集装箱错落叠加在悬崖之上,以独特的建筑形态和悬崖景观瞄准年轻消费群体,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

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近300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消费场景,推动沿线商铺租金增长15%~20%。如今,“渝味360碗”美食品牌、文旅惠民消费嘉年华、不夜重庆生活节等系列活动,已构建起众多多元消费场景,正在激发城市活力,潜移默化中为重庆增添神韵。

专家声音

文旅+科技 重庆文旅将不断涌现创新之作

重庆市政府参事、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曾全程参与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评审工作。谈及“新韵重庆”,他说,重庆的旅游场景、空间与体验正经历全面焕新,“文旅+科技”等碰撞出的全新体验,已成为游客对重庆最深刻的记忆点。

杨一举例说,大足石刻通过3D建模、VR体验等方式,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千年前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种新的互动形式,增添了旅客参与感。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1787架无人机灯光秀,在两江四岸的夜空勾勒出洪崖洞、解放碑等城市地标的璀璨轮廓,形成“山水人城”共生的立体景观,更是“文旅+科技”孕育的“上乘之作”。

杨一认为,当下重庆正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打造值得游客探索的“常新之地”,而“文旅+科技”等方面的探索,将使重庆文旅产业不断涌现创新之作。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