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17家央媒深探重庆全面绿色发展“鲜活样本”

版次:002    2025年08月13日

沙坪坝区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光伏板遍布厂房屋顶和车棚区域。

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实现全面自动化

拓普汽车工人正在处理压铸出的全铝副车架

昨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媒体来渝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7家中央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开始了在渝深度调研采访。记者们会走进多个区县的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零距离”报道我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尤其是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做法。

重庆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在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市发改委等4个市级部门介绍了我市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做法及特点。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重庆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当前重庆推动绿色发展有七大特点,包括筑牢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等。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介绍,重庆通过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近年来推动产业结构“攀高向新”,扩大先进制造业增量,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目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已压减至25%以下,低于全国平均约5个百分点。此外,重庆为700余家企业提供节能服务,监察1000余家企业工业节能,实施6000余个工业技改项目,推广多项绿色技术装备,健全绿色制造体系。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重庆在生态保护修复、土地集约利用、污染防治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重庆经验将提供一条“绿色路径”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的使命和担当。”采访团成员、工人日报记者部驻重庆站站长李国说,期待通过此次采访“感知绿色新生活、感知美丽新重庆、感知绿色新发展”,并通过对重庆推动全面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行深入报道,更好地向公众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持续践行‘两山’理念,掘金绿色经济,重庆正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采访团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记者罗宏进表示,重庆推动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带动越来越多的绿色行业领域“微场景”与“大场景”形成同频共振,并为国内其他地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路径”。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新能源车靠“轻”取胜 工厂靠“绿”增效

重庆青凤科创城书写“汽车产业绿色答卷”

8月12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该园区布局轻量化全产业链,不仅让30万元~40万元级国产车普及全铝底盘,拓普和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还应用光伏屋顶实现了绿色制造。技术降本+绿色能源双轮驱动,重庆新能源供应链正以“轻量化+零碳”重塑全球汽车竞争格局。

国产厂家把底盘成本打下来

走进园区中的拓普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压铸车间内,熔化的铝被压铸机压成需要的形状,经过工人清理毛边,很快一个铝制副车架就下线。车间内整齐叠放着上万个铝合金副车架,一片银光闪闪,给人极度的科幻感。这些副车架用于赛力斯M8的底盘组装。随着M8销售的爆发,这家工厂也是满负荷生产,全力满足赛力斯的产能。

这个副车架是拓普集团全铝底盘的重要部分。曾经全铝底盘是豪车才有的标配,保时捷、特斯拉、劳斯莱斯,这些国外品牌几乎把全铝底盘做成了他们的“流量密码”,成为最吸引顾客的卖点之一。拓普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万岗告诉记者,“以前全铝底盘都出现在一百多万的豪车上,现在国产车越来越多使用。为什么能使用?因为我们国内底盘厂家的技术突破,把成本打下来了,现在三四十万的国产车都用上了全铝底盘。技术封锁已经不存在,我们自主品牌更有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

园区布局轻量化全产业链

全铝底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汽车轻量化,比如问界M5的全铝合金底盘相比钢制底盘减轻了30%的重量。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更轻的车重意味着更长的续航,也意味着更好的操控。让汽车轻一点,再轻一点,成为青凤科创城近年来的产业布局。

科创城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在汽车“一体化+轻量化”领域,青凤科创城布局从新材料到压铸设备、汽车模具、结构件的全产业链。引进了宁波拓普(轻量化底盘)、广东文灿(一体化压铸)、河北立中(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江苏博俊(车身精密结构件)、宁波华翔(内饰件)、东风李尔(座椅总成)、香港力劲(压铸设备)等重点项目,几乎都是围绕为汽车减重的新能源汽车车身部件的特色产业链。

厂房上安装太阳能板节能减碳

尽管室外骄阳似火,但在拓普底盘公司的车间内,机器轰转,却并不太热。这得益于车间房顶上安装的太阳能板,挡住了大部分阳光。赵万岗告诉记者,工厂的房顶上大约铺设了5.5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每个月节省电费60多万元。另外,整个工厂使用的加热系统都使用天然气,大大减少了碳排放。“我们目前正在申报绿色工厂,这也与青凤科创城的绿色园区定位相匹配。”

同在青凤科创城的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则是零碳工厂的示范项目。其“光伏+造车”的模式堪称绿色工厂的重要样板。凤凰智慧工厂建设了1.88万平方米的光储充一体化发电项目,利用焊装车间、冲压车间、总装车间等建筑屋面排布光伏组件,年发电量1584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50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284吨。获评重庆市2023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记者在青凤科创城了解到,近年来,园区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展,通过加快园区工厂绿色化改造、能源利用绿色化、开展企业循环化改造等方式,促进园区减污、扩绿、节能、减排、降碳。目前,园区拥有绿色工厂2家,建成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4个。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