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近4年新高 成交额超2万亿元

A股下一站去哪里

版次:007    2025年08月14日

8月13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创近4年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也创年内新高,全天成交额达2.15万亿元。板块方面,有色金属、PEEK材料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银行等板块跌幅居前。有观点认为A股仍有较大上涨空间,但也存在短期震荡回调的可能。多家券商定义A股市场为“牛市”,预期可能因美元降息周期开启而强化。投资者需注意板块轮动和8月利好因素有限,建议短多为主,后续急跌则是重新入场做多的机会。

完成收复前高的“使命”

8月13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创近4年新高。截至收盘,沪指涨0.48%,深成指涨1.76%,创业板指涨3.62%。

板块方面,有色金属、PEEK材料、CPO、光刻机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银行、港口、物流等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15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694亿元,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元上方。

经过本周前两天的酝酿,昨日沪指比较轻易地突破了去年10月8日的前高(3674.4点),创三年半多来新高(3683.46点)。

开盘3668.66点,盘中最高3688.63点,都是极具美感的数字组合。

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也纷纷创出年内新高,全市场成交额站上了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在完成收复前高的“使命”后,市场情绪一度震荡,但受益于量能放大,很快得到提振。数据显示,早盘上涨家数一度不足2000家,后续转为与下跌家数大致持平。

站在收复前高的“里程碑”之上,展望后市,A股接下来会去向何方呢?

有观点认为,一方面,慢牛才开始没多久,如果相信这次不一样,那么当下市场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从月K来看,沪指在3700点上下仍有较为密集的压力区(主要形成于2021年),加上本周即将进入后半段行情(资金有获利离场需求),短期仍有可能出现震荡回调。

“牛市旗手”发力

与前日盘面相似,昨日大金融板块仍然是带动指数走强的主力,不同点在于银行板块出现回调,而作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块迎来放量突破。国盛金控连续两日涨停,长城证券直线封板。

东莞证券指出,沪指近期连创新高,市场做多情绪活跃,大盘仍有向上动能,建议超配金融等行业。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叠加短期政策端以“持续发力”用好存量政策为主,但也保留了“适时加力”的空间,有利于非银金融及证券行业的发展。此外,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万户,同比、环比均显著增长,同比增长71%,远超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市场参与度提升,为证券行业带来增量业务机会。国内稳增长大方向明确,金融板块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及市场回暖。

其他板块中,军工、AI算力产业链、医疗服务、人形机器人等方向也有不错表现。尤其是创业板的“新中胜”三剑客(新易盛、中际旭创、胜宏科技)纷纷大涨,与同为权重股的宁德时代、东方财富等合力推动创业板指单日涨超3%。

下一步投资思路

据报道,目前,A股市场已经被多家券商定义为“牛市”,而且随着美元降息周期的开启,这种预期可能还会强化。

国金证券表示,本轮行情是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共振的结果,情绪改善来自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本轮行情由投资者情绪升温与外资回流主导,险资提供长期支撑。

东吴证券指出,本轮行情表现出流动性驱动的特征,ETF、散户、杠杆资金均积极入市,呈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景象。但与2015年不同,当前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措施,有望为本轮行情奠定坚实基础。

信达期货认为,综合来看,近期股指在犹豫中上涨,技术面压力虽持续增强,但实际回踩幅度远不及预期,代表短期市场情绪仍然偏强。本周,预计这种强势状态还有延续的惯性,但要突破当前震荡市格局,还需等待新一轮宏观层面的支撑。如文章开头所说的,沪指3700点附近仍是一个“坎”。

其一,当前板块轮动的特征依然显著,上周国防军工概念爆发,而“反内卷”方向有所熄火,在缺乏业绩兑现的抢跑行情中,投资者需重视前高压力。

其二,8月利好因素预计有限,其中包括政治局会议落地后的政策真空期,以及企业半年报密集发布带来的预期下修风险。

“我们认为,股指大方向看涨已是市场主旋律,但短期需注意单边做多的安全垫有所压缩,8月仍有阶段性的回踩预期,建议短多为主,后续若遇急跌则是重新入场做多的机会。”

国金证券则称,后市A股和H股行情的持续性,取决于居民理财搬家进度和弱美元释放的全球流动性。

板块动向

创新药概念股再度异动

在高位盘整多日之后,创新药概念股昨日再度走强。临近午盘时分,首药控股直线拉升至20cm涨停,海思科盘中也触及涨停,药明康德、美迪西、常山药业、凯莱英等纷纷走强。

从消息面来看,国家医保局12日对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初步形式审查结果进行公示,534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较2024年明显增加。首次设立的商保创新药目录共121个药品通过审查。有券商指出,在医保基础上补充发展商保,有利于具有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高价创新药落地。

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自4月8日本轮行情启动以来,创新药概念股涨势凶猛,板块指数整体涨幅接近60%。其中,舒泰神涨幅接近7倍,广生堂涨超4倍,博瑞医药涨超2倍,美迪西、南新制药、前沿生物、益方生物等涨幅均翻倍。

中金公司指出,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统筹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尤其是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保障需求的重要环节。在医保基础上补充发展商保,有利于具有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高价创新药落地,打造“保基本”和“支持创新”的平衡,实现支付端协同。创新药也可通过商保应用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增加临床渗透,提升潜在市场价值空间。

7月17日~25日,国家医保局连续召开五场座谈会,专门聚焦“医保支持创新药械”。据悉,国家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鲜明态度贯穿五场座谈会,明确拒绝伪创新、内卷式创新。随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政策的不断落地,中国创新药械将加速走向世界舞台,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中邮证券指出,针对医药生物行业,国家医保局系列座谈会对创新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方向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从研发、准入到支付全链条支持创新,对相关行业发展有所促进。

7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集采“反内卷”,不再以最低价作为参考,提高质量保证要求,释放积极信号。光大证券表示,集采“反内卷”清除低质产能,为优质企业腾出市场空间,“价格战”升级为“价值战”;创新药支持政策则为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打开成长天花板。

2025年以来政府多次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支持创新药等相关政策,同时商保创新药目录出台在即,且医保局已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医药政策环境向好,全面支持创新药发展。

中信证券指出,得益于集采等政策趋势优化、商业医疗保险推动、AI产业催化赋能等医药外部环境的向好,以及在医药创新进入收获期和关税扰动背景下自主可控趋势的驱动下,2025年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的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同时分化也将更加明显,拥抱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将是相对更有确定性的布局方向。考虑到创新药板块除海外有所斩获外,还新增了国内政策的大力支持,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将迎来回报,有望带动板块稳步向上。

工银瑞信研究部联席总经理赵蓓表示,中国当前创新药总规模为2000亿元至3000亿元,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近十年来政策全面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的研发中心,美国市场授权引入的产品中已经有23%来自中国药企,且这个比例在过去5年逐年提升。欧美的MNC也面对大量的专利到期问题,急需更多的产品补充管线,国产创新药的出海机会有望继续增多。

国金证券认为,长期来看,整体政策环境对创新药的支持不变。历经十批仿制药集采后,头部药企集采风险逐步出清,在强大的研发、临床资源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管线崭露头角。建议关注头部药企转型成果和更多产品出海机会。

据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