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8月21日
□阿普
我们几家人到云南洱海西岸避暑,去大理剑川县沙溪古镇的路上,翻越石宝山的时候,遇上下雨。雨并不大,下一阵就停,隔不久又下,典型的景区气候。虽然下雨,沿山而上的公路边,却有很多卖野山菌的人。
出于好奇,我们把车停下来,围过去一问,松茸才60元一斤,真是便宜。同行的伙伴都想买,却被一个也是外地来的游客插了一嘴:“山上多的是,到松树根上软土里面去刨,这不是,我们刚刚捡的。”一边说一边拿手中的塑料口袋给我们看,果不其然,满满一口袋。经他这么一怂恿,我们七八个人赶紧拿了口袋、关了车门,从一条小路钻进了松林坡。
“快看,菌!”走在最前面的小安惊叫一声,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猛然蹲下去,拔出一枚白里透乌的野菌来,如同一把小伞,回过头高举在手上,稀奇得很。
不一会儿,每一个人手上都采到了野山菌,有红颜色的、有大如手掌的、有刚冒出头的、有碎了菌冠只剩下菌柱的……也不管有没有毒,大家一个劲地采,很快就装满了一大袋,足足有四五斤。
正在兴头上,迷恋于绿野山踪,不断往松林深处走,雨却渐渐下大了,突然想起今天的行程,才提了野山菌,抱着头冲出树林。上了车,再也不管路边卖菌子的人,盘算着中午找一家饭馆,用野山菌炖土鸡,或者清炒,或者煮熟了凉拌。
到了古镇,正是午餐时间,恰巧有一家汤锅店就在停车场旁边,不由分说,提了一大包野山菌涌入酒店,准备大吃一顿。
老板见我们说重庆话,格外热情,她说她是红旗河沟的。老板接过那一包野山菌,顿时睁大眼睛,露出异样的神色。我们以为她不想干,却听她一声吼:“厨师,胖子,过来一下。”很快,从厨房跑过来一个中年男人,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
“来来来,帮忙看一下,这些野山菌吃不吃得。”厨师把口袋打开,摊开所有的菌子,仔细看了半天说:“哪来的?全是毒菌,只有一朵可以吃。”
听厨师这么一说,我们一行人立马没了兴致,异口同声:“哦豁。”
然后,厨师给我们上了一课,这才知道松林里可以吃的野山菌大多数被当地人采了,摆在路边卖,剩下的要么是朽菌、要么是毒菌,都不能吃。
再三叹惋之余,只有点了一锅野山菌土鸡汤。真是香,山菌入口嫩滑。
回到重庆,我们到四面山耍,再一次进山采菌。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们请了一个老乡引路,这回采的野山菌全是老乡点了头的,绝对能吃。又经老乡介绍,找了一家正宗江湖菜馆,麻的、辣的、烫的都齐了,真的是大饱了口福。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