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发威别大意 这份打虎秘籍请收好

版次:012    2025年08月21日

每年立秋后,有人突然感冒,有人食欲不振,还有人头晕乏力、口干咽痛。有人说是换季过敏,有人怀疑是空调病,甚至还有人以为是中暑未好。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了“秋老虎”的存在。“秋老虎”并非虚构,它是立秋之后短期回热的天气现象。气温高、湿度低,昼夜温差大,人体调节系统容易失衡。尤其是年长者、慢病患者、儿童,更容易在这个时期出现机体应激紊乱或免疫力下降。老辈人常言“秋后一伏热死人”,这是在提醒我们:秋凉尚未来临,务必提防这股“虎”劲!到底什么是“秋老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有一份打“虎”秘籍,请收好!

秋后炎热为啥叫“秋老虎”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天气依旧炎热,甚至出现连续高温的情况。这种现象常被人们戏称为“秋老虎”发威,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像盛夏的余威尚未消散,让人对秋天凉爽的期盼落空。

通常,这种天气现象发生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这段时间。今年,人们戏称“秋老虎”为“母老虎”,这在民间有着“公秋爽,母秋凶”的说法,预示着其威力不容小觑。具体表现为持续的高温、干燥和闷热,使得白天气温常常攀升至3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35℃以上。尽管夜晚气温有所下降,但降温速度缓慢,闷热感依旧。

那么,“秋老虎”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是“副高”这个大热盖子在作祟。立秋之后,虽然节气上已入秋,但副热带高压这个“热盖子”并未撤走,反而赖在南方或东部沿海地区,时不时往北拱一拱。它每回出现,都伴随着大晴天和高温,源源不断。

小心会咬人的“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呈现出热未退、湿尚存、燥初起的复杂状态,是夏秋交接的关键过渡期。”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说,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

郭斌表示,“秋老虎”的天气不再像盛夏那般酷暑难耐,口渴感减弱,因此很多人自动减少饮水量。结果是体内水分流失未被及时补充,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脑血管风险随之攀升。每年此时心梗、脑梗入院人数并未减少,反而因“忽冷忽热”更易诱发血管痉挛。立秋不等于凉爽,而是进入了“昼热夜凉”的阶段,夜间温差大,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此外,睡眠节律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也在这个时候有所调整。入秋后天黑变早,有的人提前犯困,白天却精神不振。生物钟混乱,是影响免疫功能的关键因素。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在“秋老虎”这段时间出现情绪波动,表现为莫名烦躁、胸闷、焦虑,甚至抑郁。

打“虎”秘籍让你轻松应对

“防秋老虎,中医之道在于清热祛湿兼顾润燥,起居饮食顺应天时温差,情志调节防止悲秋。”郭斌说,把握此关键过渡期,方能从容迎接天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为更好地应对“秋老虎”,郭斌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打“虎”秘籍。

打“虎”秘籍一 多吃酸味食物和果蔬

应对“秋老虎”,中医强调清补润燥,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滋养阴津为核心。建议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适当食用山楂、柠檬、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多食当季果蔬。“清润生津可选梨、荸荠、莲藕、银耳、百合等,健脾利湿推荐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老鸭肉,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蜂蜜、鸭蛋、豆浆等食物。”

此外,水分摄入也需要增加。虽然空气湿度高,但身体的水分依然会因为汗液和呼吸蒸发而流失。每天应保证至少喝8杯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清凉的饮品,如绿豆汤、薄荷水等,这些饮品不仅能降温,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打“虎”秘籍二 早睡早起避免“秋乏”

“秋老虎”期间,虽然夜晚温度降低,但由于白天气温较高,容易影响睡眠质量。为了确保良好的睡眠,建议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

睡眠环境的舒适性也是关键。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选择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如纯棉床单和枕套,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温度。避免在睡前进食重口味食物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这些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

打“虎”秘籍三 选择清凉时段适时运动

运动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但“秋老虎”期间应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选择清晨或傍晚的凉爽时段进行运动,避免在高温下剧烈运动,以免引发中暑或心血管问题。早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空气清新,更适合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

在运动过程中,务必注意适量,避免过度疲劳。每次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运动强度。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帮助体内代谢废物和恢复体力。通过科学的运动安排,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避免因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

打“虎”秘籍四 采用洋葱式穿衣法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等部位。

“秋气通于肺,肺主悲忧。”此时气候转凉、万物萧瑟,加上夏季消耗气血,易致情绪低落。可使用闻香解郁法,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柚子皮,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在中医看来有疏肝理气、醒脾开郁的效果。

据新华社、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