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精准调度、“电子哨兵”全域巡防……

30秒锁定位置,3分钟寻回走失小孩

版次:003    2025年08月25日

民警在江边进行禁止无人机黑飞宣传

民警开展夜间巡逻

夏夜山城,灯火璀璨。面对旺盛的夜间经济和治安态势,重庆警方开展为期4个月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8月24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消息,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夜间街面警情明显下降,市民、游客安全感显著提升。

精准布防:夜市不散,警力不撤

80个商圈夜巡至凌晨2点

重庆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城市魅力四射,夜间治安防控面临新挑战。对此,重庆公安精准施策、动态布警,将警力投向80个商圈、180个夜经济聚集地等人流密集区域,恪守“警力跟着警情走、跟着人流走”的原则。

同时,重庆公安结合群众夏季活动特点,优化勤务模式,将巡逻重心由白天向夜晚倾斜、平时向周末倾斜,显著增强对江岸河畔、临水公园等水域,以及娱乐场所聚集地、夜宵摊点聚集地等重点区域的巡控密度。

行动期间,社会面巡逻防控等级全面提升。酒吧、KTV、美食街、夜市摊点等夜间活跃区域的巡逻时间延长至凌晨2点,严格践行“夜市不散、警力不撤”承诺。这种高密度、高频次的显性用警,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确保了夜间活动的安全有序。

多元联动:“义警”+应急单元

辖区盗窃警情降35.7%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重庆公安深度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群防群治活力。在九龙坡区的背街小巷,活跃着一支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商户代表组成的200人“义警”队伍,这支特殊的“流动哨”协助民警开展巡逻防范、宣传防盗反诈、关怀独居老人等社区警务工作成效显著。截至今年8月,辖区盗窃警情同比下降35.7%,多起潜在酒后冲突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全市层面,重庆公安创新“巡区”管理模式:以“社区警务协作区”为单元划分“巡区”,每个巡区配备不少于2名警力。同时,广泛布建最小应急单位,依托学校、医院等单位的保卫力量,确保突发事件“一点触发、就近处置、梯次增援、全域联动”。目前,中心城区已划设260余个巡区,建设4500余个最小应急单位,推动形成联勤联动、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安防控格局。

智慧赋能:30秒锁定,3分钟寻回

“智慧大脑”“电子哨兵”刷新处警速度

“数字化建设”正强力驱动重庆治安防控现代化。重庆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实战应用平台,如同一个“智慧大脑”,将民警、辅警、群防群治等巡逻力量“全量上图”,实现指挥调度一屏统览、精准高效。该平台能根据历史警情、时段、地点进行智能分析,自动生成风险“热点地图”,指导巡逻点线灵活调整,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科技应用成效立竿见影。江北区公安分局打造的“电子哨兵”多源视频融合系统(整合高空镜头、鹰眼、社会资源镜头、无人机等)是全域巡防的利器。7月12日20:35,一游客的孩子在观音桥商圈走失,现场指挥部立即启动“未成年人紧急寻查机制”,系统通过高清视频智能匹配衣着特征,30秒锁定位置,信息推送至终端,3分钟后成功将孩子寻回。科技手段成为守护平安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从繁华商圈到烟火夜市,从静谧社区到热门景点,重庆公安通过构建现代治安防控新机制,守护了山城夏夜的“烟火气”,更守护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