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

版次:008    2025年08月25日

九龙坡区彩云湖小学二年级5班 于向馨

指导老师:石娟

放暑假的第一个星期天,姥姥牵着我的手,踏进了一座承载着千年诗意的庭院。你知道是哪里吗?对了,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唐代“诗圣”杜甫爷爷在成都漂泊时的家。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草堂。过了正门,首先来到大廨。“廨”是官署的意思,也就是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讲解员叔叔说,杜甫爷爷一生仕途坎坷,始终没得到重用,后人为他愤愤不平,所以2016年重修草堂时,特意为他建了这个宽敞的“办公室”。大廨中间有一尊铜像,展现的是杜甫爷爷晚年乘一叶小舟的场景。我迫不及待地摸了摸铜像的手,想沾一沾他的才气。

最让我着迷的,是那掩映在绿荫下的茅草屋。屋顶铺着金黄的茅草,墙壁由竹子和泥土筑成,屋里只有简单的木桌和竹椅。姥姥告诉我,杜甫爷爷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屏住呼吸,闭上眼睛,仿佛看见烛光摇曳中,那个清瘦的身影正伏案疾书。

再往前是史诗堂。这里也有一尊杜甫爷爷的雕像:他瘦瘦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手里捧着一本书,看起来既严肃又慈祥。姥姥教我念起他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原来这么美的诗句,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呀!

沿着石子小路向后走,就到了柴门。柴门两侧的小路边长满高高的竹子,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像在唱歌。站在柴门前,还能看到一座精致的石拱桥,桥下小溪清澈见底,几条红鲤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我忍不住想伸手摸它们,可鱼儿“嗖”地一下躲开了,哈哈,真是调皮!

杜甫草堂之旅结束了,我的心却好像还留在那里。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想着杜甫爷爷的故事。虽然我还小,不太能懂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我知道,他就算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也从没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没停下对诗歌艺术的热爱。我要学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他乐观向上的态度。他教我的,不只是语文课本里那些要背诵的优美诗句,更是在任何风雨和困难面前,都要心怀希望、执着追求的勇气。我会带着从草堂汲取的这份力量,努力成长,在属于我的“诗行”里,写下勇敢与光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