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紫薯

版次:011    2025年08月25日

□李黄英

下午,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落下来。我站在学校门口准备打车回家,身后飘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李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位中年妇女,穿着一件黑底碎花上衣。见我一脸疑惑,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堆起笑:“我是小玲妈妈。”关于小玲的往事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

小玲是个智力障碍的孩子,个子很高,坐在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她很爱笑,上课回答问题,总是笑眯眯的。写字虽然慢,却会努力把每一笔描得方方正正。

有段时间,因为班上的孩子们感染了甲流,只好上网课。小玲妈妈的老年手机,无法安装微信。考虑到小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我就打电话告诉她学习内容,让她辅导孩子。

起初,小玲妈妈很不耐烦:“老师,小玲还没起床,我要去干活,你不用耽搁时间打电话。”“总能学一点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她就挂了电话。

尽管这样,我依然坚持一周打两三次电话,不过打电话的时间换在了晚上。我先和小玲妈妈拉家常,等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了,才谈到小玲的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坚持了一段时间,小玲妈妈才向我敞开心扉:“最近小玲天天睡懒觉,起床就守着电视看,我想尽了办法,她也不改,想着反正都是残疾娃儿,教了没多少用,就不想管了,没想到你还经常打电话来关心她。”

我连忙安慰她:“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小玲。”接着,我向她细数小玲的闪光点:“小玲很有礼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会认真完成,还经常帮助同学,她在学校起得很早。你让她做些家务,锻炼下身体,早起就用零食或者喜欢的东西奖励……”“谢谢老师,我用你的方法试下。”小玲妈妈感激地说。

两周后,小玲妈妈打来电话,声音里是藏不住的笑意:“谢谢李老师,昨天早上我煎了鸡蛋,她闻着香就起来了,还帮我摘了菜。一个孩子都这么难管,一个班十多个学生,终于体会到你们的辛苦和不容易了。”小玲妈妈的话,让我心里一暖。

毕业时,小玲年龄小,就转到下一个年级。这件事,就像风吹过水面,了无痕迹。没想到,过了这么久,她还记着。

此刻,她从脚边的蛇皮袋里摸出个黑色塑料袋递给我:“李老师,我自己种的紫薯,给你拿了几根,谢谢你,经常关心我们家小玲。”我连忙摆手:“应该的,不用客气。”见我不接,她急了,硬把袋子往我包里塞:“不值钱,你莫嫌弃。其他老师我也带了。”

她的手碰到我的手臂,我看到一双粗糙如枯藤的手。想到这双手,种过地,洗过衣,这些年一点点搀扶着小玲长大。此刻,她正捧出自己的一颗心。想到这些,我突然改变主意,伸出了手:“谢谢您!”风一吹,我闻到一股泥土的味道。

见我收下礼物,她的眉头一下舒展开,脸上的笑容也明媚起来。她朝学校里面张望着,等着把心意交到其他老师手里。(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