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9月02日
□陈维宣
这个周末,在远房亲戚那里买了10斤新米。打开塑料口袋,里面还冒着热气,一股带着泥土和脱粒的清香扑鼻而来。捧着饱满而雪白的新米,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春播、夏长、秋收,翻晒、脱粒、去糠、过筛……每一粒米,都凝结着农民的血汗和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决定将兄弟妯娌邀至家里,好好做一顿“新米饭”,吃出一个庄重的仪式感。
一大早,同妻子到菜市场,采购了鸭子做老鸭汤,割了几斤猪肉蒸烧白和做蒜泥白肉,加上几条鲜活的鲫鱼。一顿丰富的“尝新”午餐筹备就绪。
淘好了新米,决定一改电饭煲煮米饭的习惯,采用沥米的方法煮饭——将淘好的米,在铁锅里涨水后煮几分钟,用竹筲箕沥起来,再用蒸锅蒸熟。沥出的米汤香喷喷,唇齿重温着过去那久违的时光。
久违的沥米饭确实较现代“电煲饭”别有一番风味。不仅饭香,米汤也爽口润舌。所以这一顿“新米饭”,做沥米饭更具仪式感和民俗风情。
11点半,新米饭就做好了,兄弟妯娌陆续到齐。饭菜一一摆上桌,满桌佳肴衬托着一碗碗白生生、冒着热气的新米饭。
过去乡下吃新米饭,一切就绪后,先要把饭食喂狗。传说谷种是远古时期,哮天犬在天庭把谷种粘在毛上,带到人间,这才有稻谷长出滋养生灵。传说本身并不重要,人类对大自然馈赠的崇敬和感恩,才是新米仪式的永恒意义。
我家早已不喂狗了,自然就免除这一环节。大家就座后,斟上酒、摆上筷,端坐桌前。我在桌前虔诚地念着祝辞,先敬天地,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再敬农民和劳动者,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三敬老人即公公婆婆,父母宗亲,感恩他们的抚育教养……然后大家举杯动筷,品尝新米,互道祝福,尽情分享平凡而踏实的幸福。
(作者系重庆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