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唐卡、西藏藏香、重庆“西兰卡普”……
版次:003 2025年09月17日
《“跟着非遗游长江”非遗旅游地图》全图
上海展区展示的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
江西展区南昌瓷板画展示
重庆展区展示的西兰卡普制作技艺
贵州展区内的苗族蜡染技艺展示
江苏展区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展示
安徽展区歙砚系列作品
梁平竹帘《长江三峡图》
9月15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化身“流动的长江文明博物馆”,长江流域非遗精品展在此举行。展览以“守护长江文脉,传承千年匠心”为主题,汇聚青海至上海13省份100项非遗(含59项国家级)、800余件展品,1100平方米展区内,40多位传承人现场献艺。
长江滋养多样地域文化,展览依流域顺序展陈,宛如文化长卷。青海展区,热贡艺术国家级传承人夏吾角演示唐卡创作,讲解“打底稿、勾线、开脸”核心步骤,该艺术2009年列入人类非遗。西藏尼木县的旦增曲扎展示藏香制作,其技艺已有1300余年历史,尼木“家家做香”的集体传承独具特色。
云南展区,剑川木雕传承人段四兴展现融合南北风格的浮雕、镂空雕;贵州展区,苗族蜡染传承人杨芳以蜡刀绘窝妥纹,解读“神鸟、蝴蝶妈妈”图案的感恩寓意,强调“心细心静”的要诀。
重庆展区规模最大,展出20项非遗(10项国家级)。市级传承人汪少碧演示“西兰卡普”织造,介绍200多种传统图案;荣昌陶器(中国四大名陶)、折扇引观众驻足;梁平竹帘(宋代起源,国家级非遗)的30多道制丝工序,漆器髹饰的研磨彩绘等技法一一呈现。
展览亦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湖北楚式漆器传承人李琴介绍,技艺始于商代,每件需百道工序,她已带徒十几人,计划逐年扩招。蜀锦通过升级器械、改良纹样,融入领带等日常用品,降低成本扩大受众。安徽宣纸传承人汪息发讲解140多道工序,强调捞纸需“掌帘”“抬帘”配合,熟练者需三年培养。上海龙凤旗袍师傅展示“量36处尺寸”绝活,“镶、嵌、滚、宕”等9大工艺尽显底蕴。龙泉青瓷、宜兴紫砂等也在传承人手中融入当代审美,焕发新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齐岚森 摄影报道
小贴士
今天是长江流域非遗精品展的最后一天,今日14:00~18:00大家可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3楼序厅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