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双桂堂之谜

版次:010    2025年09月17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陈益

重庆市梁平区,自古地灵人杰,物产富饶,有“五子登科”之美誉,“五子”:庙子、稻子、鸭子、柚子、竹子。“五子”中,尤以庙子——双桂堂,闻名天下!可你知道“双桂”的来历吗?“双桂堂”为何叫“堂”而不叫寺或庙?双桂堂的开山鼻祖为什么叫“破山”?秘藏于庙内的稀世珍宝——贝叶经,又是如何失踪的呢?当时的主持妙谈和尚为何哭瞎双眼?

“桂”之谜

桂,即桂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桂花,灼灼其华,芳香扑鼻。生长在梁平“双桂堂”观音寺前的两棵桂花,左为金桂,右为银桂,其来历充满传奇色彩。

清朝顺治十年,正是人间四月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得到浙江天童山密云禅师真传和厚爱的破山禅师,背着竹编背篓,徒步出发了。破山脸色凝重但步履坚定。他背篓里不仅装着经卷、法器,还有两粒黑色的金桂和银桂种子!师父叮嘱他:往蜀游历,什么时候种子发芽,就在什么地方建寺,开宗立派。

为何密云独独选中破山作为传人?原来这破山大有来头!破山俗姓蹇,名栋宇,法名海明,四川大竹人,年少时长得眉清目秀,慧根充盈,十九岁出家后,先拜姜家庵大持和尚为师,后跟延福寺慧然法师专攻《楞严经》。为追求更高佛学造诣,又到四祖寺、东禅寺、广济寺、太平寺、万年寺参禅,讲经说法,刊刻经书,一时名声大振。他因有感于明末山河破碎,自号“破山”!

破山遵师命,身背桂树种子,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寻访名山大川,走遍大江南北,历经一年零八个月,终于,破山来到了梁平的万竹山,午夜,破山席地而坐,盘腿闭目,念经参禅。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周围村民,忽见山间霞光万道,钟鼓齐鸣。破山大惊,急忙打开背篓查看桂树种子,此刻,两株桂树种子已经发芽,清香四溢。破山大喜,于是小心翼翼栽下桂树幼苗,并在此地建庙立寺,取名“双桂堂”。

“堂”之谜

“双桂堂”为什么叫“堂”而不叫庙、寺或者庵?因为“双桂堂”最初的功能是旧式学堂,或者叫“禅堂”“学法堂”。破山禅师在此先后培育了一百余位弟子,他们分赴西南各省及东南亚地区弘法,有的甚至传到国外,现在美国华盛顿还建有“破山庙”。“双桂堂”成了西南禅宗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双桂堂”一时名声显赫,被誉为“佛教大学堂”“西南丛林之首”“西南祖庭”“第一禅院”。

“双桂堂”还大有名堂,建筑布局考究。进入大山门,依次便是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是七重殿堂的空间布局。两侧有厢房、僧舍,还有众多天井、海观,周围有白莲池、后缘池、花园等漂亮景观。文物宝藏众多。现藏有清雍正御赐《藏经》一部,《御制龙藏》匾额一道,风波铜鎏金佛像玉尊,佛乐天聋《醇于》,地哑、铜鼓、铜锣一套,还有舍利子、贝叶经、惶板、《破山祖墨宝册》《竹禅石头》画册、古金带等,堪称稀世珍品,价值连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深厚。堂内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彩绘众多,各种雕绘精美,人物、花鸟、禽兽、树木栩栩如生,殿堂巍峨,气势恢宏,钟声萦绕,桂花飘香,回廊曲苍,长亭短榭,婉转幽深,引人入胜。深得朝廷赏识和居士欢迎。“双桂堂”大雄宝殿三楼的浮雕,是凤在上,龙在下。目前全国仅有两处可见,另一处在平遥古城。据说是当时请求朝廷拨款,应慈禧要求处理的。此外,“双桂堂”高挂的“鱼梆”是头朝山门,有两个意思:一是外面的居士可以在此挂单,提供吃住;二是表示这里的方丈是大家民主选出来的。

“经”之谜

在“双桂堂”珍藏的一百多件文物中,有一件被誉为“镇堂之宝”的国家一级文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贝叶经”!贝叶经是记录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文献,是世界公认的珍贵文化遗存,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双桂堂”的贝叶经长啥样?它长约40厘米,宽约6厘米,共106页,每页开有2个孔,由结经绳线装,保存完好无损。贝叶经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顾名思义,它是用贝叶作为材质经过特殊工艺而制作的经书。距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贝叶是贝叶棕的叶片,贝叶棕很神奇,它50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之后,就枯萎死亡了。现在在西双版纳的傣王宫内仍可以见到高大笔挺的贝叶棕。相传,贝叶棕是公元七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主要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贝叶坚韧宽大耐保存,且防潮防虫蛀,于是傣族人就用它,经过蒸煮、平压等工艺处理,来刻写经文,可保存千年不腐。

“双桂堂”珍藏的贝叶经,存放在专门的“文物保管室”内,由和尚释身忠专门保管。1990年10月27日凌晨2时许,重庆沙坪坝人蔡仲义窜进“双桂堂”,用一截钢管,将释身忠打死,抢走文物保管室内的《贝叶经》、编钟、铜镜、惺板、如意等珍贵文物后,逃离。案发后,时任“双桂堂”主持的妙谈和尚,悲痛欲绝,天天哭泣不止,绝食拒饮,7日后,他双眼哭瞎且流血不止,最终在深夜离世。

有道是:天理昭昭,善恶有报。2011年7月,身背人命、抢走《贝叶经》等文物的蔡仲义被抓获归案。据蔡交代,他抢走文物后,先后逃到东莞市和陆丰市躲藏,1991年他将《贝叶经》以15万元港币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姓陈的香港人,其余4件文物打包卖了一千元。

北京坦博艺苑创始人、著名收藏家白十源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收藏家,其收藏的贝叶经数量和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白十源先生了解到双桂堂“双桂贝叶”被盗的遗憾后,慨然决定将珍藏之贝叶经一部赠予双桂堂。

2024年12月15日上午,白十源先生莅临重庆梁平,他向“双桂堂”无偿捐赠了15片宝贵的贝叶经!该经书源自印度蒲甘王朝,由大贝叶绘刻制成,出自皇家寺庙。

此次贝叶经捐赠,意义重大,将进一步丰富川渝地区文献藏品,为研究传统历史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文献支撑,进而助推巴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