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李白的“小迷弟”

他迷恋中国称《道德经》是“终极智慧”,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

版次:007    2025年10月10日

拉斯洛

瑞典文学院9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拉斯洛·克拉斯纳霍尔凯,获奖理由是“因其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怖中,再次彰显了艺术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拉斯洛有深厚的“中国情结”,不仅是李白的“小迷弟”,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

第二位摘得诺奖的匈牙利作家

拉斯洛是继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之后,第二位摘得诺奖的匈牙利作家。拉斯洛1954年生于久洛市,其中文名曾译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姓氏源于祖先居住的山丘名称。代表作品包括《撒旦的探戈》《战争与战争》《反抗的忧郁》等。他长期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评论界称其作品“营造出文学想象的迷宫结构”,彰显其叙事张力与风格独特性。

1985年,他的处女作《撒旦探戈》在文坛备受赞誉。1987年,拉斯洛凭借德国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奖金移居柏林,并在那里获得了国际文学圈的关注。1993年,拉斯洛凭借小说《反抗的忧郁》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

1994年,拉斯洛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合作改编的7小时史诗电影《撒旦探戈》,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90年代末与汉学家妻子结婚以后,他曾频繁访问蒙古、中国和日本,并于这一时期出版了《乌兰巴托的囚犯》《战争与战争》《西王母的下凡》等经典作品。

2004年,拉斯洛获得科苏特奖——匈牙利最重要的文学奖。2015年,拉斯洛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有人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很多作家的味道:仿佛在读卡夫卡,但不比卡夫卡绝望;仿佛在读乔伊斯,却没有乔伊斯晦涩;仿佛在读马尔克斯,又比马尔克斯温和亲近。”

他迷恋中国还是李白的粉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深厚的“中国情结”。拉斯洛痴迷老子哲学,称《道德经》是“终极智慧”,更从中国宋元山水画中汲取艺术灵感。他多次造访中国,他与作家余华的深度对话,成为中外文学交流的佳话。

1991年,他曾以记者身份访华。其作品译者余泽民曾回忆,自从拉斯洛1991年前往中国之后,便深深迷恋上中国,不仅称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回家后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他尤其迷恋《道德经》和李白,余泽民也曾陪伴他在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

拉斯洛曾接受采访时说:“我对李白的生平了如指掌,清楚地记得他祖籍天水,生在四川的青莲乡。我跟他们讲,尽管李白死了一千多年,但对我来说他离我很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月刚刚推出短篇小说集《世界在前进》,这是拉斯洛沉淀近30年后出版的写作生涯第二部短篇小说集。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