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1小时抵达、地面30分钟到达、群防员10分钟反应……
版次:003 2025年10月15日
10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邹瑜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十四五”时期,重庆聚焦城市本质安全加快破题,紧盯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等各领域风险,构建闭环管控体系,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控制在最小范围、解决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A
市域内航空救援1小时抵达
地面救援30分钟到达
风险防范更精准 群众生产生活更安心
○积极推进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隐患56719个、已整改55887个,整改率达98.5%。
○首次实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收集了超过1100万条海量数据,生成了超过5600张精细化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图,形成“风险地图”,有多少风险、分布在哪里,一目了然。
救援处置更专业
群众生命安全有保障
○重组市级力量,组建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市航空救援总队,培育发展危化、矿山、工程抢险等8个行业的13支专业救援队伍,全覆盖组建区县队伍和镇街队伍,引导建设、规范管理曙光和华岩石等45支3900余人的社会救援队伍。
○形成市域内“航空救援1小时抵达、地面救援30分钟到达、群防员10分钟反应”的快速应急能力。
数字应急更智能
城市安全更可控
○重庆给应急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完成系统门户和数据底座建设,实现应急管理部和市级相关部门数据“无缝对接”,打通数据壁垒,打造数字底座。
○实战运行自然灾害防减救、安全生产智管、应急指挥智救等3大综合场景,工贸安全在线、九小场所安全智管等20余个子应用,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连全市、一脑统全局”。
保障体系更全面
救灾救助更暖心
○修订《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发布103项重庆市安全生产领域地方标准,让安全管理有了“硬标尺”。
社会共治更协同
安全环境共守护
○用好基层力量,依托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配齐基层应急管理和救援专职人员,102万名灾害应急责任人、12.8万名网格员、2.3万名信息员。
B
连续58个月遏制住
重特大事故发生
○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和34.8%,死亡人数累计减少了2126人(截至2024年底),今年继续保持大幅下降态势。已连续58个月遏制住重特大事故发生,创重庆历史最长纪录。
○揪出重大事故隐患5.6万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8.5%。
○持续深化道路运输专项整治,重点对网约车、出租车、长途客车、旅游包车的超员超速超载及疲劳驾驶等重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专项整治、严格执法。
○开展电动自行车生产、停放、充电等全链条整治,查处非法改装、飞线充电等违法行为26.1万起,新建设充电端口33.4万个。针对窨井盖这类安全“陷阱”,梳理出12个领域和4类问题开展排查,共发现隐患1.2万余项,已完成整改1.1万余项。
C
预警信息最快5分钟送达
让预警跑在成灾之前
○创新建立了“提前24小时预测、提前6小时研判、提前2小时临灾预警、雨中滚动跟进”的分段式递进预警机制。通过由远及近、逐步修正的方式,努力兼顾预警的提前量和精准度,为应对灾害争取宝贵时间。
○目前,重庆预警短信发布速率可达每秒4500条,预警信息可在5~10分钟内送达社会公众,让预警跑在成灾之前。
○构建了“面—块—线—点”四个维度相结合的立体化叫应网络。今年7月,在应对“7·8”强降雨过程中,不到2分钟,就有60万市民的手机收到了预警短信,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