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总量超800亿元 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稳居西部第一

持续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 重庆有了“诺贝尔奖工作站”

版次:002    2025年10月16日

明月湖科创园区

嘉陵江实验室

10月15日,重庆市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科技创新成效。

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

7个关键指标实现倍增

“十四五”时期,重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持续完善“416”科技创新布局,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一体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高质量主体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工作,市域科技创新体系进入提质发展新阶段。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说,我市着力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地,13项核心指标顺利完成,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7个关键指标实现倍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目前,我市研发投入总量已超800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稳居西部第一。这意味着重庆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资源,更能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提供“重庆支撑”。

我市启动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3个重庆实验室,培育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等一批新域新质创新平台,市级以上创新基地平台达到1297家、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关键产业链控制力持续提升。600余项重大重点攻关项目靶向解决产业链卡点堵点304项。纳米时栅装置首创“时间测量空间”技术路径、核心性能指标达到目前公布的国际最高水平。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实现了我市创新药“零”的突破,发布7个AI大模型,“天资”大模型能精准预报暴雨“几点下、下多大、下在哪”。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目前,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9123家、科技型企业达7.56万家,分别是2020年的2.1倍和2.8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全国第6位。

重庆构建“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明月湖科创园模式,让年轻人的创业“金点子”变成“好主意”,2024年,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974.24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5倍多。

国际科技合作+川渝联手

创新迈上新台阶

我市修订实施《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出台重大科技攻关、科技人才引育、创新环境建设等多项政策文件,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定心丸”。通过组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目前,我市70%的技术需求由企业提出,70%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70%的财政资金投向企业的创新。

我市出台科技激励24条,实施减负系列行动,进一步提高青年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的比例,减少青年科研人员的考核频次。我市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3年我市已经有16家科技型企业在境内上市,让科技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好的科技成果在重庆落地。

在构建起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新生态方面,重庆与新加坡、匈牙利等71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长安汽车、市农科院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31家,让重庆科技“链接全球”。

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0余项,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台(套),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纳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布局,让川渝两地的创新资源“抱团发展”,更好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另外,我市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多家中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新一代通信、轻合金制造、硅基混合集成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打造更多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

持续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

研发水平“强筋壮骨”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力量。明炬说,我市8个在渝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还新增了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比如,依托重庆大学建立的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了嫦娥五号着陆验证系统、首次月面无人钻取采样任务等重大工程。着眼学科交叉发展,我们布局了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5所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科前沿交叉的研究。比如,在重庆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布局了量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建造等新的交叉领域,让重庆也拥有了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

在打造以重庆实验室为引领的前沿技术创新平台方面。重庆构建了以重庆实验室为引领、高端研究院为核心,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前沿技术创新平台体系。采取院士专家牵头、联合共建等多元化方式,“一室一策”布局建设重庆实验室。截至目前,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实验室已正式挂牌建设并取得突出成效。

重庆加快培育以科技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明炬说,立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向,市科技局与市经济信息委等联合推动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30家。“十四五”期间,新增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各类市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47个。

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许志鹏说,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通过加快布局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在汽车领域,突破了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动力装备、核心部件等全链条的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庆显示度的创新成果。

通过持续深化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引领产业蓬勃发展。另外,布局了脑机接口、碳基芯片、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创新,加快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我市建成国内首个8英寸90纳米碳基集成电路加工示范线,有望实现集成电路由硅基向碳基“换道超车”。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