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与球衣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43岁医生的“渝超”人生

版次:006    2025年10月16日

比赛场上的廖陆峰

廖陆峰在训练

廖陆峰参加马拉松

渝超赛场接连不断创造着奇迹:巫山红叶队的19岁大学生夏奇,在50米外的一记任意球破门,瞬间火爆全网;万盛黑山谷队的00后大学生门将赵之天,弃门出击,头球破门,一夜成名……然而,这里的奇迹并非仅限于青春的闪耀。

梁平区人民医院保健科医生廖陆峰,同样是渝超赛场上的一大奇迹象征——他不仅是球队后防线的中流砥柱,更以出色的体能打满全场。在平均年龄仅23岁的梁平运虹足球队中,43岁的他虽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他的存在无疑是一大奇迹。他的坚持,既展现了一位中年人对足球最质朴的热爱,也见证了渝超赛场创造奇迹的独特魅力。

从医生到球员的身份转换

10月12日19点30分,梁平运虹足球队在梁平区全民健身中心主场迎战巫溪红池坝队。赛场上,廖陆峰那略显秃顶的中年大叔形象格外显眼。他佩戴着队长袖标,稳健地镇守在后防线上。场上,他脚步轻盈如飞,身形矫健利落,奔跑时的爆发力和转身时的灵活度,丝毫不逊色于二十多岁的年轻球员。在绿茵场上划出的身影,尽显不服岁月的韧劲。

作为边后卫,每场比赛需要完成10~12公里的跑动距离,频繁的高强度冲刺对任何年龄的球员都是严峻的考验。但是,当晚的整场比赛,他打满全场。

他在赛场上的拼搏与他生活中的另一面截然不同。他是梁平区人民医院保健科一名温文尔雅的医生。

10月15日上午9点,梁平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内,廖陆峰穿着整洁的白大褂,耐心地为一位老人测量血压。“您最近的血压控制得不错,但还是要记得按时服药。”他的声音温和,动作轻柔,与球场上那个硬朗的后卫判若两人。

康复科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廖陆峰每天要接诊数十位患者,从脑卒中到脊髓损伤,他总是不厌其烦。“诊室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就像在球场上盯防对手一样。”他说,“病人的一个表情、一句描述,都可能隐藏着重要信息。”

下午出诊结束后,他直接赶往训练场,完成从医生到球员的身份转换。

廖陆峰是土生土长的梁平人,1982年出生于梁平区屏锦镇。在高中之前,他对足球几乎一无所知。然而,1997年进入梁平中学就读高中时,他逐渐对足球产生了浓厚兴趣。15岁那年,廖陆峰穿上了绣有校徽的队服。尽管当时他身材瘦削,但凭借卓越的位置感和灵活的转身技巧,迅速成为球队中最值得信赖的后卫。

“那时候的球鞋,要攒三个月的零花钱才能够买到的。”廖陆峰回忆时,指尖在诊疗桌上轻轻敲击,仿佛在弹奏青春的旋律,“鞋磨穿露出脚趾仍继续踢,只要能站在球场上,心里就是满的。”

2000年,他考入成都体育学院医学系,人生的两条轨迹开始交汇。课堂上,他学习人体解剖、运动医学;训练场上,他是系队不可或缺的主力后卫。独特的“医学生+球员”双重身份,让他在球场上格外受欢迎——既能精准抢断,又能及时处理队友的运动损伤。

“那时我就发现,医学和足球本质上是相通的。”廖陆峰说,“都需要专注、判断和瞬间决策。听诊器寻找的是身体的异常音,防守时寻找的是对手的进攻漏洞。”

双重身份也让他成为球队的特殊财富。训练中,有队员抱怨膝盖疼痛,廖陆峰立即上前检查,几个专业的触诊动作后得出结论:“是髂胫束综合征,需要加强臀中肌训练,我来教你几个动作。”随后,他现场示范了一套康复训练方法。

每天一圈4公里雷打不动

2013年,廖陆峰大学毕业从成都回到梁平工作,他不仅在医疗岗位上坚守医者初心,还重拾了对足球的热爱——担任梁平足球队队长,统筹球队训练,并凭借专业医疗知识帮助队友规避运动损伤,使球队的凝聚力和竞技水平稳步提升。

2016年9月,重庆第五届运动会如期举行,作为队长的廖陆峰带领梁平足球队征战赛场。在比赛中,他既担任“后防铁闸”稳固防线,又成为“精神领袖”激励队友,最终带领球队取得优异成绩。这不仅让梁平足球在市级赛事中崭露头角,更为他后续踏上渝超舞台积累了丰富的带队经验和实战底气。

比赛要求充沛的体力,而他始终不懈地进行训练。清晨6点的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薄雾如轻纱般笼罩湖面,廖陆峰的身影准时出现在环湖跑道上。芦苇在晨风中摇曳,野鸭从水面掠过,他的脚步声惊起几只早起的白鹭。

“一圈4公里,每天雷打不动。”廖陆峰抬起手腕,运动表盘上“连续晨跑1234天”的数字格外醒目,“雨天就穿防滑鞋,雪天就慢走,从未间断过。”除了每日晨跑,他还会加练核心力量与折返冲刺,每周更会和本地球队踢友谊赛,以赛代练保持状态。

这份近乎偏执的自律,在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渝超)中得到了回报。10月7日,梁平运虹足球队在开州客场首轮对阵开州汉丰湖队的比赛,当年轻队友们在中场休息时瘫坐在地、大口喘气时,43岁的廖陆峰却只是拧开矿泉水,从容地喝着水,同时用手指按压膝盖进行放松。

“开州的前锋速度确实很快,上半场我跟他拼了四次冲刺,确实有点吃力。”廖陆峰回忆道。但比赛进行到第78分钟,正是这位老将凭借出色的预判和充足的体能,完成了一次关键拦截,瓦解了对手的单刀机会,为球队保住了1:1的平局。

据中国足协数据,边后卫场均需跑10~12公里,且需频繁往返冲刺。廖陆峰不仅达标,其高强度冲刺距离与成功率,更不输二十多岁的对手。

梁平足球队的定海神针

当天对阵开州汉丰湖队,作为队长的廖陆峰作为后防核心首发出赛。比赛进行到约60分钟时,惊险一幕发生:廖陆峰在一次关键铲断时被对方球员踩中脚踝。踉跄着站起来,额头上瞬间渗出冷汗,队医急忙上前喷涂冷冻喷雾剂。“当时感觉脚踝像被烙铁烫过一样,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廖陆峰回忆道。但当教练示意换人时,他却坚定地摇了摇头。

“那一刻,我想起了很多。”他说,“想起自己这30年来对足球的不离不弃,我需要守住这道防线。”

带着受伤的脚踝,廖陆峰坚持打满了全场。比赛结束时,他的脚踝已经肿了。回到梁平后,他没有去医院理疗科,而是选择用自己熟悉的中医方法处理伤情。

“先拔罐把淤血引到表层,再用针灸针点刺放血。”廖陆峰边介绍治疗方式边解释什么是“放血”,“这是中医的传统方法,虽然过程有些痛苦,但消肿特别快。”

在一旁照顾他的妻子银国维既心疼又生气:“下次再这么拼命,我就真把你的球衣全扔了!”话虽这么说,她的手却始终稳稳地扶着他脚踝上的冰袋。

妻子银国维是梁平区人民医院的护士,比任何人都清楚丈夫每次带伤上场的风险。“他受伤后,就是不想跟他说话,但还是要帮他做康复按摩。”银国维回忆道,“因为我太了解运动员伤病的潜在风险了。”

10月12日,梁平运虹队主场对阵巫溪红池坝队。当天,银国维送廖陆峰出门时,一遍又一遍叮嘱:“注意安全,我在看台上的哦。”“别人看球是看比分,我看球是看他的跑动姿势。”银国维说,“只要他的动作有一点不对劲,我就能看出来。这大概就是护士的本能吧。”

“以前和现在的队友们都开玩笑,说我是有‘私人医疗团队’的,特别是渝超比赛以来,我能带‘私人医疗团队’。”廖陆峰笑着说,眼神里满是幸福。

经历两场比赛,年轻球员看到廖陆峰能跑满全场,还能帮助球队取得胜利,都很惊讶。“很多年轻球员看到我,都会想,‘廖医生43岁还能踢渝超,我为什么不行’。”廖陆峰说,“这种激励,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渝超的比赛机会太珍贵了。在训练场上,廖陆峰花白的鬓角上流出汗珠,却遮不住眼中炽热的光芒。他一脚将球开向远方,看着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我今年43岁,也许明年就不能上赛场了。但现在只要我还能站在这里,就会像守护病人健康一样,守护好球队的后防线。”

“廖队堪称我们队中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大家心中便踏实,即便面对再紧张的局势也毫不慌乱。”梁平运虹足球队队务李效竹谈及廖陆峰,语气中透露出对他的认可,“无论是训练时协助大家调整状态,还是在比赛中稳固后防、提振士气,他总能以实际行动赋予队友们信心。这份精神力量,至关重要。”

这位43岁的医生兼球员,继续在他的精彩人生中稳步向前。白大褂与球衣,听诊器与足球,在他身上完美融合,谱写出一曲关于热爱、坚持与梦想的动人乐章。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