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10月16日
□彭春生
在我驻村的地方,有两条山脉,之间是一条峡谷,峡谷中以前是一个大型煤矿,2014年政策性关闭。每当暑假来临,不少村民卸下在城区照顾孙辈的任务,回到山区的老家来避暑。在这些村民中,不少人是以前的煤矿职工。前不久,我就接待了一对煤矿退休的老年夫妇,男人姓刘,女人姓王。
故地重游,最容易让人思绪万千。在陪他们游览煤矿遗址的过程中,我们把脚步停在了灯光球场上,听他们讲起了球场上的一幕幕往事。
在煤矿还在运营的时候,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煤矿职工及家属有三四千人。在这个男性占据绝大多数的企业里,人们下井回来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篮球。煤矿的领导也很贴心地在职工宿舍楼的前方空地上设置了灯光球场。夏天的午后,太阳依依不舍地隐没在西边远处的山峦里,天色逐渐暗淡下来。虽然山区退凉很快,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凉意,但地面还有残存的暑气,热爱篮球的年轻小伙子们全然不管这些,自发地组队前来打篮球。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橘红色的篮球抛向半空,两边球队挨得最近的两个身体仿佛被压缩的弹簧松开后猛然释放,同时做出双龙抢球的动作,身边的其他队员一边盯着篮球一边跑动,口里还在呼喊,让沉寂了一个白天的篮球场沸腾起来了。口哨声、鞋底摩擦声、篮球拍击声、粗重的喘息声、此起彼伏的呐喊声,轰然点燃了整个篮球场。有人为了增强气氛,竟然拿来了铜锣和大鼓,在篮球场边有节奏地敲击着。
夜幕降临了,球场上安装的大灯一齐亮起,将球场照得一片雪白,密密麻麻的蚊虫在灯下飞舞。场上跃动的人影一会儿奔向东边,一会儿涌向西边。轰的一声,篮球撞击着篮筐并在边缘转了一圈,落到地面,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因为挨着职工宿舍楼的缘故,精彩的篮球比赛吸引了妇女和小孩前来观战。球员们身上鼓鼓的肌肉、洒脱的动作,给女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也带来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好享受。中场休息的时候,常有年轻姑娘给自己的意中人递水递毛巾,引起旁人的起哄,许多人的姻缘就是在球场上结下的。这对老年夫妇便是在篮球场上相识、相知、相爱的。“刘叔,阿姨当年递给你的一壶水格外地甜吧?”我打趣道。“确实,打球久了,口干得厉害,喝口水,一下子就舒服了。”刘叔掩饰不住内心的惬意。
小孩子端着饭碗边吃边看,有时忘记动筷子,直到母亲反复催促才快速扒拉两口。不想下楼的人们,则趴在宿舍的窗户边,居高临下观战。
听完刘叔的讲述,我们的思绪又从几十年前拉回到了现在。煤矿已关闭十余载,当年的矿工们陆续搬离,人声鼎沸的矿区日渐沉寂。曾经青春洋溢的灯光球场在岁月的洗礼下如同一位老者,铁质的篮球架上,油漆早已斑驳褪尽,暴露出锈蚀的筋骨。失去网子的篮筐,在风雨中承载着岁月的侵蚀与暴晒。球场上的灯光已多年不再亮起,高高的灯柱在月光的照耀下,将孤零零的影子投放在粗粝而苍老的地面上。只是到了暑假期间,散学归来的青年学生偶尔来此打篮球,才让人猛然想起灯光球场曾经的喧嚣。
望着今昔之变,刘叔和王姨久久伫立在篮球场边不愿离去,也许是在回忆曾经的青春岁月。时至今日,灯光球场虽热闹不再,但在故地重游的煤矿工人心中,却永远闪现着跃动的青春身影和情感悸动的美妙时刻。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