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一个转头就脑梗 年轻人应警惕椎动脉夹层和久坐血栓

版次:012    2025年10月16日

31岁健身达人伏案后转头突发脑梗,40岁IT工程师久坐5小时后卒中倒地。近期多起年轻人群中风案例引发关注,医学专家指出,脑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椎动脉夹层与久坐导致的血栓形成成为年轻患者两大主要诱因。国家卫健委提醒,伏案人群需每小时起身活动,企业应建立工间保健制度,高危人群更要严控基础疾病,科学防范可有效降低风险。

办公室里的“隐形杀手”

“就转了下脖子,突然天旋地转站不稳。”回忆起发病瞬间,31岁的黄先生仍心有余悸。作为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他常年伏案工作,虽坚持每周三次健身,却在一次连续加班4小时后遭遇意外。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龚洁副主任医师接诊时发现,这个看似健康的年轻人已出现急性脑梗死,元凶是椎动脉夹层。“椎动脉夹层是椎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壁分层,引发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严重时可导致脑缺血、脑梗死。”

类似的险情也发生在长沙。40岁的IT工程师余先生因项目攻坚,连续一周每天久坐电脑前5小时以上,仅靠外卖和厕所短暂起身。某天凌晨,他突然左侧肢体麻木倒地,被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罗刚解释,长期久坐让他血液黏稠度显著升高,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了卒中。

临床数据显示,年轻脑梗患者正逐年增多。从16岁因沉迷游戏久坐偏瘫的少年,到34岁吸烟成瘾的脑梗患者,江苏省人民医院近三年接诊的35岁以下脑梗患者增长了42%。“这些患者大多没有传统老年病,但都有长期伏案、作息紊乱等共同特点。”龚洁的话道出了年轻化趋势的关键诱因。

转头与久坐为何诱发脑梗

“很多人以为转头是放松,却不知颈椎深处藏着‘生命线’。”龚洁拿起人体模型解释,颈椎两侧的椎动脉穿行于骨骼孔洞中,负责给大脑后半部分供血,因其位置固定、活动空间狭小,成为最易受伤的脑血管之一。

当人长期伏案时,颈部肌肉紧张会导致椎动脉处于牵拉状态,此时突然转头、甩头或接受非专业按摩,机械力会瞬间撕裂血管内膜。“血液会涌入内膜与中层之间形成‘假腔’,就像水管壁鼓出气泡,”龚洁进一步说明,撕裂处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会顺着血流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这种情况在伏案人群中尤为常见,理发店洗头时的长时间后仰、街头“掰脖子”复位都可能成为诱因。

另一大诱因则与久坐直接相关。罗刚指出,久坐不动会让血液循环速度下降50%,血液在下肢静脉淤积后黏稠度升高,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能潜伏数天,一旦起身活动就会脱落,顺着血管流到脑部堵塞血管。”他强调,熬夜、高油饮食会加剧这一过程,让血管内皮受损,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专家提醒,两类脑梗都有典型预警信号:椎动脉夹层常伴随后颈部“撕裂样”剧痛、头晕恶心;久坐引发的脑梗多出现单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若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黄金救治时间仅为4.5小时。

伏案族成高危群体

“腰背痛、颈椎病看似小事,实则是血管健康的‘晴雨表’。”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王建冬指出,这类工作相关疾病虽未列入职业病目录,却已成为伏案人群的“标配”,且正逐步诱发更严重的脑血管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的研究显示,每天伏案超过6小时的人群,脑梗风险比常人高3倍。“长期前倾坐姿会导致颈椎变形,间接压迫椎动脉,同时久坐引发的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会进一步损伤血管。”他透露,《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已将职业健康保护纳入重点,要求企业建立工间操制度。

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轻患者往往忽视早期信号。龚洁接诊的患者中,80%在发病前都出现过反复颈痛、头晕,但多归咎于“加班累了”。“年轻人血管弹性好,但长期不良习惯会让血管提前‘老化’,一旦发病进展更快。”她举例,椎动脉夹层若未及时治疗,致死率可达20%。

调研发现,在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仅30%的企业配备了人体工学座椅,不足20%推行了强制工间休息制度。“很多员工担心影响绩效,主动放弃休息,形成恶性循环。”孙新对此表示担忧。

给伏案族的健康指南

“预防脑梗不需要特殊装备,关键在日常细节。”结合临床经验与权威建议,专家们给出了针对性方案。

个人防护需做到“三个一”: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做一套“温和颈部操”。龚洁建议,颈部活动应遵循“慢动作、小幅度”的原则,可顺时针缓慢转动头部,每个方向停留3秒,避免“甩头”“仰头”等危险动作。坐姿上,应保持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腰部垫靠枕维持生理曲度,减少颈椎压力。

王建冬强调,用人单位需建立工间操制度,每日上下午各安排10分钟集体活动;定期开展健康讲座,重点普及颈肩保健与脑血管防护知识;为员工提供年度体检,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项检查。南京已有科技企业试点“站立办公区”,允许员工灵活切换坐姿与站姿,试点后员工颈痛投诉量下降60%。

此外,有结缔组织病、动脉夹层家族史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戒烟限酒避免血管刺激。“这类人群要对‘咔嚓响’的颈椎按摩说不,理疗必须找正规医院康复科。”龚洁特别提醒,若出现突发颈痛、步态不稳等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延误治疗。

“年轻不是健康的‘免死金牌’,良好习惯才是最好的防护盾。”罗刚表示,随着伏案人群日益扩大,脑梗年轻化的警钟已然敲响,唯有个人重视、企业尽责、社会关注,才能筑牢办公室里的健康防线。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