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1 2025年10月21日
10月2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介绍,按照教育部和我市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通过奥数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学生。
关于掐尖招生
小升初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有网友表示,部分初中违规通过奥数考试等招生,也有网友表示,希望把孩子从苦于掐尖招生的考试中“解放”出来。就此,江鹏介绍,按照教育部和我市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通过奥数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学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开展。网友提到的问题,反映出少数学校依然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理念偏差,存在“考试招生”“掐尖招生”的主观动机。
对此,市教委将从四个方面切实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
一是全面公开政策。各区县和学校的招生入学政策、学区范围等都要通过公众号、家长会等线上、线下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工作透明度,做到阳光招生。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持续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广使用“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方面方便学生和家长办理入学手续,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学校招生行为,杜绝招生入学暗箱操作问题。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市教委公开监督举报二维码,各区县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建立线索收集、转交和督办制度,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
四是查处违规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处理违规招生的个人、学校和区县教育部门,通过考核扣分、约谈提醒、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等方式形成震慑作用。
关于读“名校”
针对网友谈到为了进入“名校”,家长送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的问题,江鹏表示特别理解,因为每位家长都希望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市城乡、区域、校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接下来,我市将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行动,深化基础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对口帮扶全覆盖,不断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待。
相关新闻
五年来,重庆教育站稳西部第一方阵
“十四五”以来,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9177所、在校生639.8万人、专任教师40.9万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4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4.25%,三项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西部第一方阵。
学前教育:更普惠
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7.03%,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自2025年起,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20余万儿童,有效减轻家庭入园负担。努力打造“15分钟高品质学前教育服务圈”。
基础教育:更均衡
基础教育更均衡,“教共体”覆盖率达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3%。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1所,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率达98.99%。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普通高中学校26所,新增学位6万余个,持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优质高中资源覆盖率达75%。大力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教共体”711个,覆盖率达85%。深入开展“公参民”治理,39所优质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提供公办学位11万个。有效减少了家长的“升学焦虑”。
职业教育:更精良
连续5年加快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8%,实现“产业需要什么人才,职教就培养什么人才”。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纵向贯通体系,目前全市中职学校有125所、高职专科46所、职业本科3所,在校生104.5万人,全市中职毕业生总体升学比例超过70%、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学比例达到20%。
大学教育:更优质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增长5%,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11.7万人,超出规划指标1.75万人,努力让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景变为现实。
近五年累计培养毕业生160余万人,留渝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留渝人数达20.6万人。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董亿
更多信息详见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