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郭雄
版次:012 2025年10月22日
29岁的小何因一年点外卖近300次、长期熬夜加班被确诊胃癌。数据显示,中国35岁以下胃癌发病率十年间翻倍,20~39岁人群早期胃癌检出率不足20%,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这一趋势背后,正是熬夜、外卖、幽门螺旋杆菌三大危险因素,在悄然摧毁年轻一代的胃健康。
外卖:舌尖上的“致癌陷阱”
一份普通外卖盖饭的含盐量常超每日推荐摄入量2倍,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风险。高温油炸食品产生的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会诱发基因突变。此外,外卖食品多是精制碳水和脂肪,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长期食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发慢性低度炎症。
研究显示,常吃外卖的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菌群代谢产物中致突变物质增加,加速了年轻人的胃炎癌变。
熬夜:被忽视的“癌变加速器”
熬夜对年轻人的伤害巨大,形成皮质醇水平升高,胃酸分泌增多,保护性黏液分泌减少的失衡局面;还会削弱免疫系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能力,使这种Ⅰ类致癌物更易定植胃黏膜,释放CagA蛋白诱发DNA损伤;伴随的深夜进食,会打破昼夜节律,导致菌种紊乱,进一步破坏胃酸分泌与胃壁修复。
幽门螺旋杆菌:胃里的“隐形杀手”
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近60%,在年轻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细菌会分泌尿素酶中和胃酸,在胃黏膜定植后释放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引发持续炎症反应。研究显示,在不良习惯的叠加下,感染者的胃癌风险成倍增加,且癌变进程加快。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无症状,易被年轻人忽视。202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接诊的年轻胃癌患者中,72%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其中半数未接受规范治疗。
守护胃健康:从微小改变开始
守护胃健康,调整生活方式是关键。少吃外卖,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和发酵食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每日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深夜进食。若熬夜,可补充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增强胃黏膜抵抗力。
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筛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需接受14天四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治疗,并定期复查。
有胃癌家族史、长期胃部不适者,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若出现黑便、体重骤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专家点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钱昆
本文聚焦胃癌年轻化趋势,结合临床数据与地方案例,系统提出“防-筛-治-康”全周期管理策略,内容科学实用,贴近现代生活,对提升公众胃癌防控意识、推动早筛早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