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化身“新鲁班” 智能建造释放新质生产力

版次:002    2025年10月27日

无人操作挖掘机(挖掘机器人)

机器狗+无人机组合的巡查测绘机器人

管道巡查机器人

10月27日~29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将在重庆举行。作为2025年世界城市日重要配套活动之一,10月26日,第三届中国建筑机器人大赛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专题展在渝举行。活动以“智能建造·慧享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20个省市84家企业团队同台竞技,充分展示了重庆作为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蓬勃活力。

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唐勇表示,大赛秉持“以赛促创、以赛促用、以赛促投、以赛促产”的办赛宗旨,已成为全国建筑机器人产、学、研、用、金的重要合作平台,对于发掘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引导建筑机器人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市依托大赛,构建了“赛展孵投”一体化生态,联合顶尖科研团队成立智能建造研究院,孵化创业团队20余个,并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大赛不仅是技术比拼的擂台,更是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为建筑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郭唐勇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26日当天比拼的是建筑机器人实战比拼竞赛和性能展示竞赛。

其中,建筑机器人实战比拼竞赛是围绕工程测量、内墙喷涂、墙板安装、地砖铺贴、室内放样、管道检测等应用场景,参赛者按照赛事组委会搭建的标准化竞赛场景和竞赛规则,操作建筑机器人进行作业比拼竞赛。

建筑机器人性能展示竞赛则是围绕工程勘察、设计、生产施工、检测、验收、巡检、运维及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建筑机器人应用场景,参赛者提供建筑机器人产品、智能建造装备、3D打印设备等进行综合性能展示。

主动巡检、精准焊接、喷涂铺贴、智能淋水……上百个参赛机器人,正改写传统建筑行业的施工范式。

相关数据显示,智能建造已在重庆多个项目“开花结果”,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工程品质,相关项目平均实现减碳30%。通过推广BIM技术、装配式建筑与机器人施工,有效减少了材料浪费和返工,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这不仅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更是推动建筑业向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转变的关键路径。

“如今,建筑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智能化程度和销量都在不断提升。”在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董绍江看来,建筑机器人的发展“大有可为”,但缺乏场景推动,而全国建筑机器人大赛无疑是提供了这样的绝佳舞台。

与此同时,大赛吸引全国20余省市140家单位339项创新成果参展,数量质量创历史新高,直接推动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深度融合。重庆以赛事为牵引,构建“168310”工作体系,培育智能建造试点项目55个,形成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全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庆样本”。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