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每天闪烁跳动着各类信息
版次:003 2025年10月27日
社区工作人员在向居民作社区安全宣传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厅,工作人员在后台监控城市运行情况。
重庆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平台
近年来,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其重点之一,就是借助科技的力量,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每天闪烁跳动着各类汇报信息。在第一时间,这些信息便会被精准流转至各相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相关责任人手中。处理完毕后,信息会更新处理结果,形成闭环。每条信息的处理,背后都是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的一个瞬间。
人民城市,智绘未来。在世界城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从三个“瞬间”,来感受重庆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如何运用网智思路、网智平台、网智手段,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社区“智”理 这起燃气安全隐患,当天就消除了
10月15日中午,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一名客人在一火锅店就餐后,发现该店液化气罐有泄漏可能,好意提醒店主,没想到店主因为忙碌,根本不重视。
离开后,该顾客在社区安全智管平台上反映了此事。线索一上线,网格员小刘接报立即赶到该火锅店,发现该火锅店利用“三通”装置,让一个液化天然气罐为多个燃气灶供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店主不愿整改。
经过劝导无效,小刘将情况上报至街道“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平台”。
“安全无小事。”街道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处置,仍遭拒。工作人员按照程序,将该情况上报至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在该治理中心大屏上的“风险一张图”,归集着全区燃气泄漏、城市内涝、重大火灾隐患等64类、4700多个风险点,这些点位通过关联感知设备,实现了风险隐患实时监测、智能预警。
接到上报情况,区级治理中心几秒钟完成“派单”,消防、应急等部门“接单”响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看着眼前这几位来自区级部门的“客人”,店主不再蛮横,表示已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当场拆除了“三通”装置。
从顾客发现隐患,到社区、街道、区级三级接棒处理,问题当天就“结案”了。
小商铺、小旅馆、小餐馆……这些都属于城市生活中常见的“九小场所”。这些场所因为空间有限、人员密集程度高,往往是安全隐患高发区。近年来,江北区从数字化手段入手,探索建立“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会以信息化手段搜集“九小场所”的各类信息,还重点解决了经营者和监管者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解决了本级单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何协同上级部门的问题。
目前,江北区有上万个“九小场所”被纳入该智管平台。这一创新手段正在向其他区县推广,全市使用该平台管理的“九小场所”已超10万个。
交通“智”理
有了共享平台,停车不再“兜圈圈”
10月21日早晨,万州的李先生驾车到大渡口九宫庙街道办事。时值上班高峰期,交通拥堵,李先生在九宫庙商圈转了两圈,花了半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停车位。
眼看事情要耽搁,紧急之中,李先生按当地朋友提示,下载“大渡口停车”共享停车App,显示附近300多米外的一个共享停车场还有10多个空位,他立即前往,顺利泊车。
李先生遇到的“停车难”,看似一件小事,却是超大城市的一个“通病”,也是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对此,大渡口区在治理过程中,将解决“停车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为此,该区对全区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地的停车资源和附近群众的停车需求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建立台账,充分挖掘盘活既有停车资源潜力。
经过科学研判,该区决定打造“共享停车”模式,探索解决“停车难”。随后,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学校、医院及周边停车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促成区人民医院和天安数码城停车共享;整治实验小学、钢花小学等周边停车位,清理长期占位的僵尸车、非机动车以及地锁、板凳等占位工具,提高车位利用率;启动重钢总医院旁停车场建设;促成蓝光中央广场地下停车库开放共享停车位……
一个个共享停车场建成,大渡口又策动企业自主研发“大渡口停车”共享停车App,通过网智平台,将重点区域、重要点位的停车资源“串”起来,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近两年来,大渡口区共设置共享停车位近万个,有效缓解了辖区“停车难”问题。
地灾“智”理
岩崩预警及时,24人安全疏散
重庆不少城区依山而建,临水而兴,地质灾害隐患较多。
今年9月中旬以来,渝东北部分区县遭遇多轮连续强降雨天气。在通过数智化平台监控到巫溪县乌龙乡一危岩有可能发生灾情后,相关部门派出地质监测员李俊加强了对该监测点的巡查。
9月29日晚上6时许,地质监测员李俊在巡查该处危岩时发现,危岩出现变形,下方居民位于危险之中!
“岩石变形加速,十分危急,下方的居民需马上撤离!”情急之中,李俊通过数智化平台,用手机在10分钟内完成了险情汇报。
乌龙乡很快启动应急响应,不到10分钟,乡长带领10余名救援人员奔赴现场……县、市相关部门的“指令”也很快来了:“加速疏散群众,继续做好监测……”当晚7时许,救援人员将处于危岩威胁之下的10户24名居民,疏散到了安全地带。
24名居民撤离不久,危岩出现局部崩塌,造成下方部分居民房屋垮塌,因巡查到位、处置有效、管控有力,未造成人员伤亡。不少居民感激地说:“巫溪历史上出现过多起岩崩造成的惨剧,好在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能在灾害发生前得到预警并安全撤离!”
据悉,在三峡库区,共有近900处危岩为重点地灾监测点。这些危岩如果崩塌,将会对长江航道、船舶乃至周边居民产生巨大威胁。
针对频发的地质灾害,近年来重庆以数字赋能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对全市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核心业务进行优化组合,整合14个部门45类3000多万条数据,构建起“三峡库区危岩立体时空数字底座”。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技术,将现实中的危岩1:1“搬”到应用中,加强预警监控。
同时,重庆还集成了4000多个小流域单元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口建筑、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可实现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数智化的应用,让三峡库区的危岩处于防治部门的有效掌控之中。位于奉节县永乐镇吊嘴的危岩,是三峡库区规模最大、险级最高的危岩,现在共有46台智能监测设备、2个视频监控实时监测,有关部门还不时启动无人机动态巡航,掌握防控主动权。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数”说城长
我市探索建立“三级”城市治理中心
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正努力打造超大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智能中枢,为城市注入“智慧基因”,让城市越来越“聪明”。
在数智化管理城市方面,我市探索建立起1个市级治理中心、41个区县治理中心和1031个镇街治理中心。目前依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能力,体系带动全市1.1万个村社、6.5万个网格的基层力量共建共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