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藠6元1斤,野生折耳根1元1两……” ●“在社区食堂的餐食里咀嚼出了人情味”
版次:006 2025年10月27日
人和场农贸市场农家菜专区
近年来,我市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综合发力,加快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城市建设。在旧城换新颜、环境更优美的同时,着力提升“菜篮子”品质和改善居民生活便利性,促使焕发新活力的大街小巷烟火之气更浓郁。
老菜市蝶变农贸市场
菜篮子里多了烟火气
“苦藠6元1斤,野生折耳根1元1两……”10月24日早晨约8点30分,在人和场农贸市场的背篓菜专区出摊2个多小时的张孃孃不停回应着询价的买菜者。此时,她从綦江老家采摘的农家菜已卖得所剩无几。今年55岁的张孃孃告诉记者:“这个市场每月逢一、四、七赶场,我就来卖自家种的蔬菜,虽然价格比其他菜市要便宜点,但这里人多,需求大,卖得快。”
北碚区歇马的唐先生和张孃孃一样,逢赶场天就来该市场销售自家种的平菇,卖相好又不沾一滴水,价格更低至4元/斤,购买者络绎不绝。约20分钟,满满一箱平菇即销售一空。他快速跑到街对面,那里还堆放着五六箱平菇,“就剩这点了,估计12点前能收摊。”
人和场农贸市场位于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是一家集肉类、蔬果、副食、服装、小家电、农用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分为A、B区,共计1.3万平方米,756个摊位。该市场2004年建成,距今已有21年,主要服务周边约20万居民。
当日上午约9点,该市场1~5号门入口处熙熙攘攘,市场内人声鼎沸,市场外的长街则成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菜农自发摆放的农家菜摊位,密密麻麻的人群只能以挪步的方式在其间前行。
市场5号门入口左侧的牛肉摊摊主曹清芬手脚很麻利,只见她和顾客交谈中,根据对方要求手起刀落,将牛肉称重后装进塑料袋放在案板上,就转向下一个顾客,重复同样的言行,支付宝或微信到账的语音提示在其间此起彼伏。
曹清芬是去年在该市场更新后入驻的,她称:“我已有很多回头客,就算现在是淡季,每天依然能卖出两头牛。”
如今的人和场农贸市场内灯光明亮、过道宽敞、墙洁地净、物什齐备。
人和街道工作人员王戈艺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个市场建成时间长、内部设施陈旧,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之前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严重。
小小菜篮子,关系着大民生,如何确保这个老旧菜市场跟得上时代新需求?人和街道和邢家桥社区多次召集热心业主、居民代表、党员骨干,通过院坝会、茶话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市场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确定其改造提升方案后,于2023年7月开始进行更新,至去年5月底完成。
经过增换门头、疏通地面排污管网、地面、墙面翻新,将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安装桥架、规范走线,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提升等。市场安全隐患消除了,内外环境从杂乱无章变得清爽整洁,不仅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还从四面八方来了很多农家背篓商户。王戈艺称,该市场专门划定了农家菜区域,在这里设有背篓菜专区、帮扶助农区、农家有机时令当季菜专区,消费者可在此根据自己需求按图索骥。“既带给菜农便利,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别样的购物体验。现在,这个农贸市场的烟火气更浓了。”
51岁的杨梅家住人和家园61号,距离人和场农贸市场约5分钟距离。她告诉记者,农贸市场更新之前脏乱差,“更新后的菜市场让我们逛起来更安心,也让人感觉多了一份温情。现在,我能在其间放慢脚步,惬意地对菜品进行精挑细选了。”
家住京海小城2栋的曹明贵称,“之前我买菜都直奔熟摊,备齐所需一刻也不停留。”如今,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她进来会多逛逛,货比三家,走的区域宽了,买的东西就更多了。“家里缺点啥,也会立刻去菜市现买,有时路过也会顺便进去逛逛。”
来自邢家桥社区的消息称,因历史悠久,且具浓厚的中国传统市集文化特色,“人和场赶场民俗文化”已入选重庆两江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社区食堂便民利民
饭菜中藏人情“味”
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区食堂,已成重庆社区工作的一股新潮。具代表性的九龙坡民主村社区食堂,更因走出一条“社区食堂+”的新路径意外出圈而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盏航标。
后起的自助型、数字化社区食堂也开始亮相。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紧邻观音桥商圈,背靠网红打卡地北仓里,2025年通过系列升级改造,成为城市更新与惠民服务的示范项目。其一楼原被用做冻库的329.62平方米场地,更新为社区数字食堂,6月10日正式建成投用。
10月9日傍晚6点,记者在现场看到,食堂出炉的菜品在餐台一字排开,陆续到来的食客在入口处取得餐盘后,熟练刷脸、取餐、称重,之后用餐。半小时后,充值卡里自动扣费。
“我们的食客可通过二维码注册,食堂能容纳上百人用餐,以称重的方式销售,中餐5荤5素,晚餐4荤4素,一餐费用在15~20元之间。”该社区食堂负责人程丽娟称,目前食堂有五六十人用餐。
“我们周边老居民较多,社区食堂的开设就是为了便民利民惠民。”渝北社区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辖区有6000多名居民,老年人约占20%。“辖区来此用餐的老人,60岁以上可享受9.6折,70~79岁的打9折,80~89岁的打8折。”目前,该食堂还推出了对快递小哥每餐优惠8元的活动。
“这里的菜品少盐、少油,家常味,合口。开业以来,我和老伴时不时会来光顾。”家住渝北社区170号的陈昌英现年65岁,从家到社区食堂直线距离约100米。“退休后我喜欢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书法、手工等。”自从社区食堂开业后,参加完活动的陈昌英就和老伴一起在社区食堂用餐。“我比较喜欢吃食堂的粉蒸肉、回锅肉和蒜薹炒肉。”陈昌英称在社区食堂,夫妻俩的一餐费用在30元左右,“社区食堂是称重的方式选菜,一餐可吃到的菜品比周边按份销售的餐馆多,费用也更便宜。”
81岁居民周优碧家住社区食堂背后,“平时我少在外吃饭,我这个年龄不想走远,对饭菜也要求要软点,社区食堂开业我去吃了后,感觉比较合口,现在偶尔也去消费一下。”周优碧符合8折的优惠政策,她称:“在社区食堂价廉物美的餐食里,我们还咀嚼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的社区食堂10月9日正式开业,负责人陈先生称,该社区有3万常住人口,“为了匹配服务,我们的食堂可同时容纳100余人用餐,菜品提供了近30个品类。”该食堂菜品也通过称重销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享受相应优惠价。
该社区食堂销售数据显示,开业当天用餐人数60人左右,10月12日至今每天已上涨至200余人。蒜香小炒排骨、毛血旺、酸菜鱼等较受欢迎。
该社区食堂的餐标为15元,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享受优惠后约为10~13元。“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我们目前已经为孩子上学的家庭提供早餐服务了,包括包子、馒头、花卷、鲜肉饼及各种粥类。”
因品种和数量多、价廉物美、距家近,该社区食堂一亮相就受到居民追捧,更有甚者提出希望提供家宴的要求。陈先生回应称,后续将根据居民“点单”增加餐饮服务项目。
“数”说城长
重庆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图景
在重庆,“15分钟”不再仅仅是时间刻度,而是丈量生活品质的标尺。这座城市正以社区为基点,精心绘制“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图景,打通美好生活的“最后一米”。
目前,重庆将中心城区精细划分为915个“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从三方面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加强服务事项统筹,围绕群众需求迭代目录;提升服务内容质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拓展可持续运营场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建。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基本服务目录、建设指南等配套政策,力争到今年12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在中心城区“9+2”区县覆盖占比达100%。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董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