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山楚王夫妇墓被盗 十年追凶终擒“摸金校尉”

谁在深夜钻进了 楚王的地宫

版次:008    2025年10月27日

汉代石磬

汉代铜棺轮

汉代玉面覆

汉代铜器一组

汉代彩绘陶灶 图片来源徐州警方

卧牛山楚王夫妇墓墓道 图片来源徐州官方

2010年,江苏徐州卧牛山西汉楚王夫妇墓遭专业团伙盗掘,两个精准盗洞打破千年沉寂。这伙“摸金校尉”为寻墓在村中蛰伏三年,以放蜂为掩护实施盗掘,涉案文物部分流入黑市。历经十年追查,公安部挂牌督办下,徐州警方借大数据研判与跨区域协作,于2022年初将8名团伙成员悉数抓获,追缴“楚宫”青铜印章等珍贵文物数十件。2024年9月,涉案人员分获四年至十年有期徒刑。此案推动徐州建立汉墓群智能防护体系,从个案侦破升级为文物安全长效守护,为田野文物保护提供“徐州样本”。

千年汉墓 山腹深处的文明遗存

江苏徐州因“汉墓星罗”被誉为“汉代三绝”,距市中心7公里的卧牛山,形似静卧青牛,其下沉睡着西汉楚国王室墓葬。1996年,以卧牛山为核心的汉楚王墓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解读西汉诸侯国历史的关键遗存。

卧牛山的考古探索始于1980年。当时村民在东段北麓取土时,发现一座横穴式崖洞墓(编号M1),经发掘确认由墓道、甬道、前后室及侧室构成,虽早年被盗,仍清理出玉环、无字玉印及120枚“大泉五十”铜钱。专家结合史料推测,墓主人或为西汉末期楚王刘纡及其王后——墓中女性用玉觹为这一判断提供了佐证。

按西汉“同茔异穴”丧葬规制,诸侯王与王后墓通常并列,M1附近应有另一座配偶墓。当地村民流传“西坡有大墓”的说法,考古人员也发现西段北麓覆土异常增厚,但因山坡被民居、林木覆盖,勘探工作受阻,这座“失踪的楚王墓”在地下沉睡两千余年。

2010年1月19日,群众举报卧牛山西坡山腰出现两个深洞。徐州博物馆与警方现场勘查发现,一处盗洞浅尝辄止,另一处长1.2米、宽0.6米的竖井深达7米,底部精准对接墓葬甬道口,甬道塞石已被拉出,墓室淤土遭翻搅,仅余少量残损文物。经抢救性发掘确认,此处为两座相连崖洞墓(M2、M3),规模与龟山汉墓相当,推测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及其夫人合葬墓。遗憾的是,因当年监控缺失、地貌复杂,案件久侦未破。

十年追凶 从蛛丝马迹到全链击破

2020年8月,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启动,卧牛山盗墓案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此时的卧牛山已因城市建设发生巨变:周边村庄拆迁,山体面貌改观,墓道早已重新封堵,当年的勘查现场不复存在。“没有现场可查,没有监控可调,只能从十年前的旧档案里‘抠线索’。”徐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文物犯罪侦查专班负责人坦言,重启调查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

专案组首先搭建起“史料+人脉+数据”的三维侦查体系。在文物部门支持下,他们复原了2010年的现场勘查图与文物残片照片;通过拆迁部门找到37位原住村民与12位现代坟墓后人,逐一走访核实;更关键的是,民警自主研发数据研判模块,将此案与2010年前后徐州地区5起古墓被盗案进行串并分析。很快,2010年8月楚王山3号墓被盗案中的两名在押人员进入视线,其中韩某某的活动轨迹引起警觉——卷宗显示,他2010年初曾在卧牛山附近的韩山村居住,案发后突然搬离。

线索的突破来自一次跨部门协作。2021年11月,徐州市公安局贾汪分局在办理一起唐墓盗掘案时,犯罪嫌疑人刘某某无意间提及“认识韩某某”,却刻意回避细节。刑侦专班立即介入,在审讯中播放押解韩某某回徐州的视频,刘某某误以为同伙已招供,心理防线瞬间崩溃,如实交代了2010年伙同韩某某等人盗掘卧牛山古墓的全过程。“他说的盗洞位置、塞石数量、文物摆放位置,和我们当年的勘查记录完全吻合。”丁力说,这段供述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证据。

2022年春节前后,四级公安部门联动开展收网行动,办案人员分赴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6省市,将蔡某某、韩某某、牛某某等8名团伙成员全部抓获。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团伙堪称“职业盗墓集团军”:主犯蔡某某曾盗掘多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墓葬,在盗墓圈有“老把式”之称;出资人牛某某为还债借高利贷组织盗掘;成员刘某因擅长挖洞被称为“穿山甲”,还有专门负责爆破、勘探、销赃的分工。“他们反侦查意识极强,作案时用对讲机联络,出货后集体搜身防止私吞,甚至在案发后断绝联系长达十年。”办案民警介绍。

三年蛰伏 “放蜂人”的盗墓迷局

审讯中,团伙成员揭开了精心策划的盗掘过程。2007年,蔡某某、韩某某盯上卧牛山,一名成员以“打工租房”名义住进韩山村,开始三年秘密探墓。他白天装作村民干活,夜晚用洛阳铲探查,最终在一户村民建房时发现地下石墙,凭经验判断,这正是大型墓葬的墓垣。

团伙想重金租下该房屋打洞,遭村民拒绝后,转而以“放蜂采蜜”为名租用西坡地块,用砌块、石棉瓦搭建简易房,将盗掘点伪装在蜂箱间。为避声响,他们每晚手工只掘进1米多,土石用编织袋运至远处掩埋。

因M3墓道塞石坚固,团伙从河北请来爆破高手定向爆破,却因药量失控掀飞屋顶,只得掩埋洞口蛰伏。2009年底,他们从河南永城芒山请来“高手”,一周内精准定位M2甬道口。债台高筑的牛某某此时加入,出资租赁设备、发工资,约定“出货后按股分成”。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团伙仅用一周打通盗洞,将墓内金泡钉、石磬、铜构件等洗劫一空。

“出货当晚,牛某某安排两人一组,一人取物一人监工,所有人爬出墓道后必须搜身。”丁力透露,文物最终由牛某某联系黑市出售,部分流入河南、山东的古玩市场。而那名在村里蛰伏三年的嫌疑人,案发后连夜搬离,从此销声匿迹,直到十年后被警方抓获。

文物“说话” 千年遗存的历史重量

在徐州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一组追缴回的石磬正在接受声学检测。南京大学考古团队的仪器显示,这些西汉石磬的音阶排列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编磬高度吻合。“这说明西汉时期,徐州楚王宫的礼乐体系与长沙王室同属一个谱系,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直接证据。”考古专家周学鹰教授感慨,这些文物承载的文明密码,远比其市场价值珍贵。

此次追缴的文物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是一枚刻有“楚宫”二字的青铜印章。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介绍,“楚宫”是西汉楚王王室专用印信,仅用于宫廷内务管理,这枚印章的出土直接证实了M2墓主的楚王身份,为长期存在争议的徐州楚王墓序列研究提供了关键坐标。此前,学界对卧牛山墓群的归属曾有多种推测,“楚宫”印章的发现,相当于给这座千年古墓“盖了身份戳”。

那些看似普通的金泡钉同样意义非凡。修复专家在清理时发现,泡钉表面残留“楚宫”二字的压痕,证实其是楚王出行仪仗车马的装饰构件。“金泡钉的工艺、纹饰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同类器物一致,反映了西汉楚国手工业的标准化水平。”李晓军说,这些文物虽遭盗掘者破坏,但其蕴含的历史信息仍能补全楚汉文化研究的拼图。

令人痛心的是,仍有部分文物未能追回。据嫌疑人交代,部分陶器因“卖不上价”被随意丢弃,几件铜构件已流入境外黑市。“古墓葬一旦被盗,损失无法估量。”徐州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梁晓勇解释,盗墓者只看重文物的经济价值,往往破坏墓葬结构、扰乱遗存顺序,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就此湮灭。仅2021年以来,徐州检察机关已办理盗掘古墓葬案件30件,追缴国家级文物161件,却仍难挽回所有损失。

守护升级 从个案侦破到体系防护

2024年9月,沛县法院判决:蔡某某、牛某某等8人因盗掘古墓葬罪,分获四年至十年有期徒刑。案件告破后,徐州聚焦田野文物防护短板,启动“智防工程”。

在卧牛山遗址,山体周边埋设智能标识牌,地下5米深处的激光扫描仪与震动传感器组成“隐形防线”,可精准识别盗墓行为的震动差异,2024年已两次成功预警,抓获“探宝客”与预备爆破团伙。全国首个“汉墓群智能防护数据库”同步建成,录入徐州200余处汉墓遗址、1.2万件文物的三维扫描数据,黑市出现可疑文物时,系统三秒内可比对锁定来源,已协助破获5起跨省市案件。

制度保障也在同步跟进。江苏省修订《文物保护条例》,首次明确“盗掘古墓未遂可按既遂论处”,并建立“专业盗墓团伙跨省联查机制”。徐州还组建了“检警文物保护协作平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重大案件侦查,通过释法说理促使嫌疑人检举揭发,2021年以来已通过该机制深挖线索,破获19年前的文物积案。如今,“人防+物防+犬防 +技防”的四维防护体系已覆盖徐州所有重点文保单位,相关经验被写入国家文物局培训教材,成为全国田野文物保护的 “徐州模式”。

如今的卧牛山巅,智能设备在草丛中静默值守,守护着地下的千年文明。正如李晓军所说:“盗墓者能偷走文物,却偷不走文明根脉;我们的守护,不仅是为追回文物,更是为留住民族的文化基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