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2 2025年10月29日
整治后的缙云山满目翠绿(资料图片)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10月2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公布2025年度“最美重庆人”评选结果,20位来自生态环保、河湖守护、林业保护等领域的代表,获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美重庆人”。
他们中有扎根一线的执法尖兵,有破解污染难题的科研达人,有带领村民护绿增收的村干部,还有坚守防火前线、守护河道生态的奉献者,他们用实干守护山城绿水青山,成为重庆市民身边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
生态环保人
实干显担当,科技护生态
“每一起案件都要查深查透,才能给群众一个交代。”这是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垠地常挂在嘴边的话。十年间,这位“90后”坚守基层执法一线,不仅敢啃“硬骨头”,成功应对多起突发环境事件,还善用科技手段破解执法难题。他主办的7件案件被生态环境部及重庆市列为典型案例,先后获得“国家级监督帮扶表现突出个人”“市级执法大练兵先进”等荣誉,用专业和担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涪陵区,同样有一位“环保技术派”——区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和固体废物管理科负责人张春。面对页岩气开发中“岩屑难处理、施工基地缺土”的难题,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带领团队5年攻关,完成19项科研项目,成功破解页岩气钻井岩屑综合利用难题。他还率先推动涪陵纳入全国土壤试点,创新建立“排查-整改-审核-判定”全流程机制,让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92.3%。9项核心技术、3309万元治污资金、100%土壤安全利用率,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他用科技创新守护土壤安全的初心。
基层当家人
守好青山绿,带富众乡亲
北碚区缙云山北泉村,这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景美人善。“既要守住缙云山的绿,也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天真,是村民眼中的“生态致富领路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泉村人,她不仅带领村民引进脆红李,打响“北泉村脆红李”特色品牌,还在缙云山保护区生态整治期间,牵头成立生态整治先锋队,挨家挨户宣传“两山”理念,啃下历史遗留违建整治的“硬骨头”。
为了让生态效益更好惠及村民,龙天真还创新推行“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设立脆红李种植、板凳龙文化、农家乐3个特色党支部,还创建“天真工作室”,每年为村民解决大小难题百余件。如今的北泉村,不仅山更青、景更美,村民也靠着生态产业实现增收,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河湖新卫士
以法护长江,创新显担当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法治的守护。“科研要接地气,要走到田间地头,才能解决真问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袁兴中,就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田坎教授”。三十余年来,这位专家深耕湿地生态领域,主动扛起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的重担。为了攻克这一“世界级生态难题”,他长期扎根野外,顶烈日、冒酷暑,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让消落带重新焕发生机。
除了科研攻关,袁兴中还创新提出“小微湿地+”模式,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同时积极投身生态科普,足迹遍布二十余省市,通过讲座、科普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他用三十载的坚守,诠释了一位生态学者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守护湿地生态的“最美代言人”。
这20位“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美重庆人”,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他们用实干、创新与坚守,书写着重庆这座绿色大都市生态保护的动人故事,也激励着更多市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