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是假货 “切绿”人为控制 “商人”系演员……
版次:007 2025年10月29日
庭审现场 图片来源通渭县法院
2024年6月,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有居民向当地警方报警称,在网上某直播平台,他花2万多元购买了翡翠原石却发现被骗,希望警方进行查处。接警后,民警研判发现,有多个嫌疑账号在云南活动。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活跃在直播间里的“赌石”涉诈集团逐渐浮出水面。
近期,该案一审宣判,该诈骗集团31人获刑,案件相关细节也逐渐公开。
直播间里
石头喷黑漆忽悠受害者
“这块石头皮壳黑得发光发亮,打灯爆绿,切开妥妥大涨。”网络直播间里,主播激情洋溢地向粉丝展示着手中的翡翠原石。与此同时,通渭县公安局办案民警从各部门抽调20余人开展异地侦查并查明了多个犯罪窝点,此时办案民警正准备收网。
2024年7月11日晚,在多部门的配合下,警方对涉案4处窝点同时收网,民警在现场发现了大量作案工具。经统计,现场查获202块表面喷漆的原石、84部手机及直播记录纸、话术本、账本等物。至此,通渭县公安局打掉了一个位于中缅边境以赌石为幌子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
有被害人将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发现被骗后,“感觉天都塌了”。
记者获悉,这是一个犯罪链条高度网络化、组织化、跨区域化的新型犯罪案件。案件告破后,警方邀请定西市通渭县检察院依法介入侦查。
经查,该诈骗集团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11日的7个多月,共致全国各地97人被骗,实际诈骗金额196万余元。记者注意到,该案涉案嫌疑人均为云南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最高的为大专学历,其余多为小学学历,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93年,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6年。
嫌疑人张某某,1996年出生,云南省龙陵县人。2023年11月起,张某某伙同他人在云南省瑞丽市某公寓一楼租赁一个铺面,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实施预谋犯罪。
记者从起诉书中注意到,该犯罪集团分工明确,每个直播间均配备了主播、客服、水军、货主等人,依照每个直播间为一个小组实施诈骗行为。
在案证据显示,多名被告人的供述称:“直播时使用的原石都是公斤料或者双拼料,价格很便宜,不是真的翡翠原石;会用喷漆将石头喷成黑色,冒充翡翠原石,以达到直播效果;直播间用的石头是骗人用的道具,是人工合成的假石头,能不能切出翡翠,由他们自己控制。”
有犯罪成员表示,他因自身形象与口才在该组织中担任主播一职,他是老板张某某雇佣的,直播前,张某某及团队提供了固定话术进行直播,他只要将已包装好的“产品”呈现给观众。对于主播工资通常采取两种计算方式,即固定工资或提成,由主播自行选择。该主播表示,他选择的是无固定底薪,按照销售额的15%计付提成。
该诈骗集团所有成员均受张某某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张某某安排人员管理公司财务,发放人员工资。
公诉机关
所有被告人均认罪认罚
记者获悉,该犯罪集团涉案33人,所有被告人均认罪认罚,其中2人因犯罪情节轻微,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被捕后,有嫌疑人辩称,他们虽通过夸大宣传的方式引诱受害人上当受骗,但受害人清楚赌石概念,对于赌石失败有心理准备,受害人由于自身的贪念参与赌石活动,妄想通过小投资获取暴利,是一种不合法、不合理的心态,各受害人并不是完全被欺骗而上当受骗。
公诉机关用相关证据,回击了嫌疑人的说法。
公诉机关指控,2023年11月起,被告人张某某伙同他人在网络平台上申请直播账号,组建由张某某等6人任组长,招募多人为主播,8人为客服,多人为货主的诈骗集团。
在直播期间,该诈骗集团成员由主播虚构,购买翡翠原石进行赌石可得到高额回报的假象,添加被害人微信好友后,引诱被害人进直播间,水军冒充顾客与被害人合伙购买原石。货主冒充缅甸人收购原石,直播间成员通过请“托”、夸大宣传、代售返利等方式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使用道具石、喷漆石、劣质石,控制赌石结果实施诈骗,诱骗被害人购买。客服向被害人提供包括张某某甲的银行账户在内多个收款码,被害人因陷入错误认识扫码付款。
经查,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11日,该诈骗集团实际诈骗金额高达196万余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某某等4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余人员也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某某等人为共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是犯罪集团,张某某等人系该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另有5名被告人系该犯罪集团中的骨干分子,按其所参与的全部诈骗犯罪处罚。多名被告人在该犯罪集团起次要、辅助作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系从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多人因自首等原因,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近期,该案判决书对外公开,通渭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对涉案31人进行宣判。其中,对该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张某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九个月并处罚金,责令其退赔诈骗资金;对其中的5名骨干分子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六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并追缴其违法所得;对其余25名一般参与人员均依法判处缓刑,并处罚金。
该案宣判后,当地法院发文提醒,在虚拟网络直播平台中要提高警惕,明辨虚拟网络与自身真实利益,切勿轻信暴富神话,擦亮眼睛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以防掉进电信诈骗的陷阱。此外,一些刚毕业或者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在从业时要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找正规合法的渠道获取工作和收入,切忌被犯罪分子所利用沦为网络诈骗犯罪的“工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贾晨
新闻多一点
“赌石”直播间 背后的法律风险
直播间“赌石”这种行为目前并不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其背后潜藏着许多法律风险和潜在的犯罪行为。
1.存在被诈骗的风险。传统的现场赌石之所以不一刀切被禁止,实际上是因为赌石先购买再开石的方式,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射幸性,法律上通常适用自甘风险原则,即当事人自愿以风险赌利润的,当风险出现时,应自行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赌石”直播间常常涉及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贴皮、喷漆、打灯光等手段,将低质量的翡翠原石伪装成高价值的原石,以高价出售给消费者;或者消费者直播间购买的原石是一块,实际“开石”的是被调换的另一块。“赌石”直播间的此类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
2.参与赌博行为的风险。如果“赌石”直播间的运营人员以虚假手段操纵原石品质,加以“虚假转账”“水军”等行为刺激诱导消费者投入赌石,“赌石”直播间其行为即涉嫌赌博罪、开设赌场罪。
直播间赌石被骗
消费者如何维权?
1.所有沟通记录、交易凭证、实物及图片、直播视频等证据要尽量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2.当发现受骗或受损时,除收集证据证物外,需及时向律师或全国12315平台进行咨询,依法依规维权;
3.在与商家协商关系尚未破裂的前提下,应努力维系沟通渠道的通畅,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调解员进行调解,力求减少损失;
4.在与商家沟通失败、双方关系完全破裂或商家失联的情况下,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向有关部门提起投诉或举报,力争挽回损失。特定情形下可到属地派出所备案。
消费者在参与此类交易时应保持高度警惕,通常而言,此类情况维权难度大,而且某些消费者自身可能也有涉嫌“违法”行为,因此失去法律保障的风险也不能回避。
直播间里的“疯狂石头”看似诱人,实则暗藏危机。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赌博式的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