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长生观的传奇故事

版次:010    2025年10月29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老三

现在的彭水长生镇小学,其校址为长生观旧址,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长生观小校。长生观原本是一座观宇,位于长生镇水田坝东面的一个小山丘上。1949年后,改建成一所乡镇学校。

“曲曲清溪浩浩田,四围苍翠一轮天。人家错落依山麓,梵语参差出树巅。秧拂平畴铺碧浪,炉随晚灶散晴烟。西湖歌吹忘却尽,鸡犬桑麻万里悬。”这是300多年前,江都进士朱㵢到彭水做县令时留下来的诗句。它真实地抒写了水田坝地势天成的特质和人居布局、风俗文化,由此构合出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绝美画图。其中的“梵语参差出树巅”,描写的就是长生观的景致。

这座后来改为学校的观宇,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1

放眼水田坝,一筹平展,四面环山,中间为一条小河,一条环坝公路把田地围在其中,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长椭圆形。其间有3000亩水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海拔在800米之间,盛产优质稻米,是远近闻名的稻米之乡。

水田坝当时的人居态势属多民族杂居。其中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姓氏有王姓、冉姓、舒姓、张姓、廖姓、李姓、甘姓……1949年前,整个水田坝把水口的(话语权)主要是王姓家族,其次才是冉姓家族,其他家族都只是敲边鼓的。

当时流传一句话:王家的锭子(金钱和拳头),冉家的顶子(读书及第戴的帽子)。

2

相传,长生观的修建与水田坝田地的权属之争有关。

长生观旧址这块地原本是舒家的祖业,原计划修家族祠堂,以振兴家业。但冉家恃强凌弱,想强行买下,用来修建冉家的宗族祠堂。因为冉家族长曾偷偷地请地仙看过,整个地势就像一块马鞍石。地仙说:“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谁家住在马鞍石,辈辈代代诸侯得做,骏马得骑。”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秋,冉姓家族与舒姓家族因为这块地争执不休,双方发生了械斗,各有所伤。舒家势弱,成为吃亏一方,只得找王家寻求解决。

王家在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心里也生发了小九九——谁占有那块宝地,对王家都没有好处。怎么办?于是便召集家族成员中有声望、有远见的族众商议。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王家族长吩咐家族中的10多个年轻人,带着工具,悄悄地来到了那块地上,把地块的中心位置铲平,用泥土铺好,并在铺好的泥地上走出一串倒穿着鞋从西方走来的脚印。做好了这一切,就带着人悄悄地离去了。

第二天,王家族长派人给冉家族长和舒家族长传信,要他们马上到乡里议事,看如何解决两家纠纷问题。

等两家族长到场后,王家族长说:“你们两家的纠纷,闹腾了这么长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不相让,这样对大家都不好。这件事,我也是朝思暮想,挺伤脑筋的,总想把这件事给你们化解了,但都不得要领,满足不了你们双方的意愿。因此,整得我日不安、夜难寐呀。”冉家、舒家不由唏嘘感激王家的殚精竭虑。

随后,王家族长话锋一转,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看到‘蜀中八仙’之一的范长生大仙师就在我床前,隐隐记得他跟我说,他很想念故土,回水田坝游了一圈,看到水田坝正东方的一个小山丘下,环境清幽,视野开阔,是我辈修炼的好地方,希望今后能在这里住一住,清修一下。说完就不见身形了。今天清早醒来,一起床,回想起昨夜梦里的这个事情,不知是真是假,所以才通知你们来议事。我们现在先去找一找仙师说的那个地方,是不是存在,有没有留下什么。”

冉家族长和舒家族长将信将疑,便跟着王家族长前去查看。最后,在冉舒两家争抢的那地块上发现了几双倒着鞋行走的脚印,顿时都惊讶不已。

王家族长趁热打铁,说:“我先前以为只是一个梦,没想到真有这事,仙师显灵了。你们说,怎么办?”

舒家族长心想,反正因这块地已与冉家结下梁子,想善了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凭实力又斗不过冉家,不如顺水推舟,顺了王家族长心意求个主动。于是他率先开口道:“看来这块地不是我舒家这平凡人家能享用得了的啦,我们舒家愿意把它捐献给乡里,作为公用事务用地,你们看如何?”

冉家族长也明白了舒家族长的小心思,心中虽有万般不甘,但事亦如此,又不愿开罪王家族长,也不得不表态说:“我冉家放弃购买这块地的想法,愿意把先前欲购买这块地的银两捐献给乡里,作为公用事务开支费用。”

王家族长看到两家都表了态,于是说:“既然你们两家都高姿态,我提议,不如在那个地方修个纪念仙师范长生的道观,引领乡人行善积德,多作好事,广结善缘。我王家也愿意捐资一部分银两,为子孙后代造福。”

这样,舒家出地,冉家和王家出钱修建道观的事就敲定了。王家族长也及时向县令提交了请示文书,并借此还向县令申请得来了一笔专用经费。

3

清康熙元年(1662年)大寒节刚过,道观开建,康熙四年(1665年)12月完工,命名为“长生观”。

长生观的整个建筑为“一门两阁两厢一坝一殿”的木结构建筑群,占地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88平方米。

房屋的正西方,是一个宽3.6米,高4.9米的门楼。观门前,伫立着一对石狮子石雕像,凌厉威严,威震八方,象征着吉祥和瑞佑。

入观大门前是横铺1.5米长的三级青石台阶,沿着台阶就进入门内。其门宽1.2米、高2米,在门的上端1.8米处的门楣上有一个横档标板,上书“入禅安心”四字,字体为隶书。在大门上方的横枋上横置着一块框边黑漆黝亮、面底纯白的牌匾,匾面上写着“长生观”三个大字,字体为行楷,黑色,笔锋雄浑、苍劲有力。门楼上端的楼顶两端飞檐上翘,犹如展翅欲飞的鹤羽。楼枋上雕刻有很多飞禽走兽的图案。

大门两边各有相对称的装饰墙面,其中心位置各雕刻有一个圆形内凹的狮子头像。不同的是,一个狮子头朝天吼状、一个狮子头朝地吼状,表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

在门楼左右,各有一阁楼。左(南)为钟楼,右(北)为鼓楼。晨钟暮鼓,警醒修炼者知时辰、勤磨砺,方能修道功成。

沿着门道内进4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通道。通道长2米、宽0.5米,两通道尽头转向东进,便是两边的厢房。左右厢房相对,各有12米长、1米宽的走廊。两厢房的相对面,即两边走廊上面为吊脚楼。厢房为两层楼,楼上与门楼、阁楼相通,有通行楼道。厢房是道士和道友住宿的地方。

厢房东面正对的就是长生观的主殿——长生殿。长生殿由四列三间大瓦房构成,房脊顶高12米左右,每一列有7根木柱,呈人字形排列,前四后三。最中间的那间是长生殿的正厅,宽9米,径深12米。整个地面全铺着青石板,中空直通屋顶,供奉的是长生仙师的塑像。长生仙师塑像左右还安置有其他的道教仙士和道童塑像,只是这些塑像的形体比长生仙师的小多了。正厅两侧是侧厅。侧厅宽7米,径深12米,地面则用洋灰加黏土碾平,没用青石。侧厅有楼,楼上放置经书等物品。侧厅旁边各建有偏屋,左边是膳食房,右边放置各种杂物。

长生殿与前面的厢房、门楼、阁楼相对的中间就是一个天心坝,宽9米、长12米,面积108平方米。它表明,走过这天心坝,走进长生殿,通过修炼,能够消除人生中的108种烦恼,从而内心平静淡然。

从天心坝到长生殿,要从东面走上12级青石台阶。12级台阶各级代表一个月,它表明每个修炼者必须持之以恒,年年如是,方能到达修炼的最高境界,领会修炼的真谛。

据记载说,长生观自开观以来,人气很旺,往来祭祀修炼的道士信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