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的牵挂

版次:011    2025年10月29日

□施崇伟

重阳节要到了。忽然又想起父亲,想起从前每到这个日子,他总在电话里问:“回不回来?你妈腌了重阳糕。”

关于上坟的记忆,最早是跟着父亲去看爷爷奶奶。他们的坟挨在一块,墓碑是同一块,上面刻着家里人的名字,我的名字排在父母下面,笔画清晰。每次去,父亲都带着纸钱和香烛,我跟在后面,后来又多了五岁的女儿。

那天风很软,纸钱点燃时火苗蹿得老高,女儿蹲在旁边看,眼睛亮晶晶的。我们在坟前叩头,她也学着样子跪下去,额头实实在在磕到地上,沾了湿泥。起来时她没擦,反而仰着头问我:“爸,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愣了愣,还没开口,父亲先接了话:“亲人走了之后,还会常回来看我们,就是我们看不见。他们的关怀,还有爱,一直都在,不会消失。”

父亲走后,我每年至少要去看他四次。春节要带上年货,摆在坟前,跟他说说话,就像他还在时,我们围坐在一起迎新年那样;清明是老规矩,除草、培土,把坟头收拾干净,烧上些纸钱,听风在耳边吹过,像是他在回应;他的忌日在最热的八月,每次去都热得浑身是汗,我总要等香烛完全燃尽才走,怕他看不清我来;还有他的生日,冬月二十,风裹着寒气。我站在坟前,把最近的事慢慢说给他听,觉得这样也算陪他过了生日。

女儿自爷爷安葬后,就去了国外上学。每次我去坟前看父亲,都会跟女儿说一声。我是不是在潜意识里,也希望将来我不在了,她也能常来看看我?

从前总觉得,去坟前看看,烧点纸钱,才算是念想。可后来发现,哪怕隔着千万里,哪怕只是在某个瞬间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心里就会暖起来,那种牵挂从来没断过。

重阳节要到了,这次回去,我得好好陪陪母亲。她这两年记性差了些,却总在念叨父亲。有时吃饭时会突然说:“你爸以前最爱吃我做的重阳糕。”我跟她说:“这次回来,咱们一起做。”

窗外的桂树落了些叶子,风一吹,飘到窗台上。我想起小时候,重阳节跟着父亲去爬山,他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他时不时回头喊:“慢点走,别摔着。”现在想来,那些平常的日子,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都藏在这些细碎的瞬间里。

重阳这天,我会在心里念着父亲。这样就很好了,心里有念想,亲人就永远在身边,不用在意距离,不用纠结形式。这份念想,是父亲留给我的,也是我要好好守着的,就像他当年守着对爷爷奶奶的牵挂一样。(作者单位:重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