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2025年10月29日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王炯
据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报告,过去10年间,3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幅高达142%,增速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同样反映出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患者所占比例已达10%至15%,其中30至39岁人群新发病例比例,从2010年的3.8%显著上升至12.7%。这表明,结直肠癌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正日益成为威胁年轻群体健康的重大隐患。面对这一趋势,年轻人主动了解、及早“排雷”尤为重要。
为何年轻人更需警惕
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成为日常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了肠道的“清洁工”缺位,食物残渣腐败后毒素累积,为癌细胞滋生埋下隐患。
久坐不动成常态,会延缓肠道蠕动,使其陷入“代谢沼泽”,进而导致便秘。研究表明,长期便秘不仅会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增加硫化氢等致癌物浓度,还会延长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时间。
“熬夜一时爽”,其代价却远超想象。研究发现,仅一周睡眠不足,就足以引发711个基因表达紊乱。长期熬夜会让免疫系统战斗力锐减,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避免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1:“便血=痔疮/肠炎,无需紧张”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直肠癌患者初期曾被误诊为痔疮或肠炎。因此,便血无论颜色深浅,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误区2:“无症状=很健康,不必筛查”
息肉癌变通常需5~15年,早期无症状恰恰是最大隐患!出现明显症状时,结直肠癌往往已至中晚期。
误区3:“肠镜羞耻又可怕,能躲则躲”
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与诊断的“金标准”。无痛肠镜在睡眠中即可完成“肠道排雷”,兼具舒适性与隐私保护,其高清内镜能发现毫米级病灶;发现息肉可同步微创切除;可依据息肉情况及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诊疗与随访策略。
肠镜“排雷”攻略
中国抗癌协会提出最新建议,普通高风险人群,40~74岁间进行筛查;有家族史人群,从亲属中最早确诊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从10岁开始每年做结肠镜,并终身坚持。
结直肠癌是少数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每日摄入≥30g粗纤维(燕麦、红薯等),多吃新鲜水果,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将BMI控制在18.5~23.9等健康的生活习惯,辅以及时“排雷”,是远离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远离误区、及早行动,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自己的肠道健康。
■专家点评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廖忠莉
该文以权威数据警示结直肠癌年轻化趋势,科学阐释肠镜作为筛查金标准的关键作用,为公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早期防控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