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的科学认知 与规范化管理

版次:012    2025年10月31日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 李娟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部检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升高。许多受检者因将其等同于肺癌而感到恐惧。临床医师提醒,遇上这种情况无需过度恐慌,对肺小结节建立科学认知,才能实现有效防治。

何为肺小结节

肺小结节是指在胸部CT影像上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需注意,“肺小结节”是一个影像学描述性术语,并非临床最终诊断。其成因复杂多样,可能为良性炎性病变或感染愈合后遗留的纤维瘢痕;良性肿瘤;肺内淋巴结;局灶性出血或纤维化;少数情况下为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

发现肺小结节绝不等于确诊肺癌。数据显示,首次检出的孤立性肺小结节,90%以上为良性病变。

风险评估和诊断

其管理核心在于风险评估与鉴别诊断,需由专业医生综合多因素判断。直径<6毫米的微小结节,恶性概率通常低于1%;直径越大,恶性风险越高。此外,还应注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O),部分为惰性病变,也可能是早期腺癌表现,需结合其他特征及动态观察;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O),需重点评估其实性成分的大小和变化,风险常高于pGGO;实性结节,更依赖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及动态变化评估风险。

若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或短期内结节体积显著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则是重要的恶性风险预警信号,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系统检查。

如何规范化管理

发现肺小结节后,应立即咨询专科医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或肿瘤科医生具备专业解读影像报告和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的能力,切勿自行网络搜索对号入座或尝试“偏方”“特效药”。医生将制定随访间隔和影像检查方案,患者需遵医嘱随访。规律的影像学对比是捕捉早期恶性转化的唯一可靠方法。

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限酒,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规律运动、维持乐观心态。长期大量吸烟者、肺癌家族史者、有职业暴露史者,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更需重视定期筛查。

专家点评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 冯燕

该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平实,阐述了“小结节≠肺癌”的科学事实,并强调了低剂量CT在肺癌早筛中的重要性。结合最新指南,指导高危人群接受个体化筛查与全程管理,是一份优秀的宣教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