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将28点计划缩为19点,俄方暂未表态
版次:008 2025年11月27日
美乌就“28点”新计划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已“非常接近达成”。此前11月23日,乌美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就特朗普“28点和平计划”首轮谈判,将其修改为19点,关键争议内容留待两国总统敲定。该计划核心围绕停火、领土划分、安全保障展开,美方强调经济利益,俄方对战场态势满意,乌方坚守“不领土交换、不限制军力”底线。俄罗斯尚未对修改后计划表态,俄乌战场仍激烈交锋,美俄乌欧四方博弈持续,协议达成仍需突破多重障碍。
协议“接近达成”
美乌磋商缩减条款 俄方暂未表态
“和平协议的细节问题并非无法克服。”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11月25日的表态,与特朗普“协议非常接近达成”的说法相互呼应,将持续酝酿的俄乌和平谈判推向公众视野。这场和平进程的关键节点,始于11月23日瑞士日内瓦的闭门磋商——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率领的代表团,将特朗普提出的“28点和平计划”修改缩减为19点,涉及领土、安全等核心争议的条款被暂存,留待两国总统后续敲定。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美方官员消息,这份和平计划的酝酿可追溯至今年8月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后。由美国务卿鲁比奥与总统特使维特科夫牵头起草,其间维特科夫与普京特使德米特里耶夫保持密切沟通,还曾两次与乌总统泽连斯基直接通话,而乌克兰的欧洲盟友被排除在核心讨论之外。计划的核心基调清晰体现特朗普的诉求:尽快实现停火,同时保障美方经济利益——美国将从对乌安全保障中获得经济补偿,俄罗斯被冻结的海外资产中,1000亿美元将投入乌战后复苏,美方分得50%利润,其余资产由俄美联合基金管理。
对于初始的28点计划,俄方态度相对积极。普京11月21日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该计划“可作为和平解决的基础”,但需进一步讨论。俄方的底气源于战场态势:当前俄军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战场处于攻势,顿涅茨克州西部重镇波克罗夫斯克的战事已近尾声。美方评估也承认,正是基于俄方“占据战场优势”的判断,计划中才明确要求乌克兰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乌军控制区撤出,冻结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交火线。
不过,修改后的19点计划尚未获得俄方明确回应。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分析指出,俄方对初始计划约70%内容可接受,但对模糊条款需进一步解释,尤其关注北约在波兰部署空中力量等细节,同时希望与美方敲定解除制裁的具体时间表。而乌方的态度转变更具戏剧性:泽连斯基11月16日才获知计划细节,初期态度消极,直至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19日赴基辅施压——提醒其2025年2月“白宫争吵”后美方曾中断对乌军援,乌方才同意磋商。
领土博弈
顿巴斯成“必争之地”
乌俄底线难兼容
“领土问题是谈判桌上最锋利的刀。”乌克兰国防部公共委员会成员奥莱克西・哈兰的评价,点出俄乌分歧的核心。在维特科夫草拟的28点计划中,领土条款堪称“苛刻”:要求乌克兰完全撤出顿巴斯地区,承认克里米亚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的主权变动,而俄方仅承诺归还苏梅州、哈尔科夫州的少量居民点,同时保持对赫尔松、扎波罗热现有占领区的控制。这一条件比2025年初俄方提出的“领土交易”更严苛,直接触碰乌方“不进行领土交换”的底线。
顿巴斯地区的战略价值,让双方都不愿退让。对俄方而言,完全控制顿巴斯是“特别军事行动”的初始目标,且该地区作为顿涅茨克西部“堡垒带”,是北上哈尔科夫、西进乌克兰腹地的战略支点。2014年顿巴斯战争后,乌军在此修建大量永久性工事,2022年2月以来,俄军每推进一米都需经数月鏖战。当前波克罗夫斯克的城市巷战已持续月余,西方分析机构将全城标注为“争夺中”状态,足见其争夺激烈程度。
对乌方而言,顿巴斯不仅是领土,更是象征。哈兰坦言,乌方已被迫接受“停火依前线进行,被占领土暂时由俄控制”的现实,但“绝不承认领土主权变动,也不会从顿巴斯撤军”。这种坚守得到部分欧洲国家支持,英、法、德提出“欧洲修订版方案”,将领土条款模糊化,删去“乌军撤军”“承认主权变动”等内容,仅保留“乌不武力收复被占领土,领土谈判从交火线开始”,回到“先停火后谈领土”的思路。这一修改既迎合特朗普“急于求成”的心理,也通过承诺“俄方重返国际社会、解除制裁”换取其让步。
但俄方对领土问题的立场仍未松动。分析指出,顿巴斯的控制权直接关系俄军战场主动权,放弃该地区意味着失去对乌东部的战略牵制,俄方不可能轻易妥协。而乌方的“痛苦让步”已达极限,泽连斯基多次强调“领土完整是谈判不可动摇的基础”,这种尖锐对立让领土条款成为协议达成的最大障碍。
安全争议
军力限制与保障协议
乌俄各有坚持
“不对乌克兰武装部队施加任何限制”,是乌方与领土问题并重的另一底线,这直接对应俄方“非军事化”的核心诉求。在28点初始计划中,美方提出“乌克兰军队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而这一数字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前总干事安德烈・科尔图诺夫透露,限制乌军规模是俄方“非军事化”要求的核心,这一争议早在2022年3月俄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谈判时就已存在。当时乌方曾提出交换条件:俄方承认泽连斯基战后执政合法性,不干预乌政权更迭,作为讨论军力限制的前提。而此次28点计划中,模糊的“去纳粹化”“100天内选举”等条款,被分析视为美方为乌方争取的谈判空间,暗含对乌政权合法性的默认。
乌方对军力限制条款的态度实则“留有余地”。泽连斯基政府虽称其为“底线”,但未完全拒绝协商;欧洲盟友更对该条款不甚在意,“欧洲修订版方案”仅将军力上限调整为80万,英国国防部分析甚至认为,乌军长期维持的军力规模本就在50万左右。相比之下,乌方更担忧的是安全保障的“空洞化”——28点计划仅笼统提及“乌克兰将获得可靠的安全保障”,具体内容被剥离至单独协议,签字方可能包括美、乌、北约和俄,但能否与主协议同步达成存疑。
这种担忧并非无据。乌克兰跨大西洋对话中心主席马克西姆・斯克里普琴科直言,乌民众对北约安全保障信任度极低,“北约第五条”文本模糊,并非“入侵即宣战”的明确承诺。而欧洲修订版方案重点修改的“将北约第五条适用于对乌保障”,恰恰是乌方不在意的内容。这种认知差异背后,是各方利益的错位:乌方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军力自主权”,俄方要的是“消除西部安全威胁”,欧洲则更关注北约扩员自主权,各方诉求难以对齐。
目前来看,军力限制条款达成妥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乌方的“底线”并非不可突破,俄方的诉求也有谈判空间,而美方为推动停火,可能在两者间居中协调。但安全保障协议的不确定性,仍可能让和平进程再生变数——乌方若无法获得可靠保障,即便接受军力限制,也可能在最后时刻否决协议。
国际观察
和平协议的“接近达成”
只是表象
在领土与安全的争议之外,美俄乌欧四方对谈判主动权的争夺,让和平进程更显复杂。这种博弈在“北约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俄方一直坚持“书面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美乌对此并无原则性分歧,但欧洲却将其上升为核心争议。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雅娜・科布佐娃解释,欧洲担忧特朗普通过“第三方协议”终结北约扩员自主权,影响北约在巴尔干半岛及奥地利、摩尔多瓦等国的扩员进程。因此“欧洲修订版方案”删去所有与北约东扩相关的承诺,试图强化北约对扩员的主导权。
乌方则警惕盟友“背刺”。乌克兰政治研究所所长鲁斯兰・博特尼克指出,美、乌、欧利益诉求不同:美方要“外交胜利”,急于通过停火彰显政绩;欧洲要“北约主导权”,避免被美俄边缘化;乌方则要“领土与主权完整”,三者利益难以完全统一。为争夺主动权,乌方强调“关键议题由乌美总统直接讨论”,泽连斯基还主动与支持该计划的美国副总统万斯通话,试图直接对接美方核心决策层。
科尔图诺夫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的核心诉求是“成为解决冲突的人”,而非成全普京或泽连斯基。这种心态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美方可能通过施压乌方接受部分领土让步、劝说俄方放宽安全要求,强行推动协议达成。但四方利益的深刻分歧、俄乌战场的现实态势,都让这份“接近达成”的协议充满不确定性。
目前,泽连斯基计划11月27日与特朗普会面的消息尚未获白宫确认,俄方仍在评估19点计划,四方博弈仍在持续。正如分析人士所言,和平协议的“接近达成”只是表象,领土、安全等核心分歧的化解,还需各方付出更艰难的妥协,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将深刻影响地区格局的未来。
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