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厉慧敏与他们家“小把戏” 义演捐款济难民 2024年08月23日   009版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敏亲授爱徒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周利演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当年在上海滩给“厉家班”童伶配器的乐师们

京剧《三进士》厉慧敏饰孙淑林

□张川耀

中国戏曲近300种,京剧是国粹。“厉家班”兼收并蓄,融合各门派精华,将京剧历史传承、创新发展、唱念做打、服饰化妆、舞台布景发挥到极致,享誉沪宁苏杭。八十多年前避敌西撤,告别江南水乡、颠沛流离、渝川滇黔辗转,1944年初落户渝中区正阳街“一川大戏院”。

“厉家班”艺术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粉丝”众多,而今耄耋老人讲起“厉家五虎”仍津津乐道。下面透过厉慧敏的艺术人生,便可知人们为什么这样怀念“厉家班”。

1 看薛涛 写大师百年

前不久,重庆京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厉慧敏嫡传弟子,也是国家展演优秀奖《薛涛》中薛涛的扮演者周利说:“今年9月10日,是重庆京剧团老团长、恩师厉慧敏先生的百年华诞。”

我是欠厉慧敏先生人情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重庆市总工会办公室负责时,一是接待香港巴士工会赴渝观光团,成员绝大多数是京剧票友,请厉团长出面接待,她欣然接受,表演示范、座谈联欢效果出奇地好;二是纪念重庆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为给各省市代表展示重庆文化精品,决定演出京剧。我找到厉团长接洽,她精心选戏配角,《三岔口》《苏三起解》《四郎探母》等传统折子戏,演员们唱念做打精彩,高潮迭起、掌声雷动、深获好评。

1992年5月,我去成都参加四川省报业协会会议,恰好与到省城出席戏曲改革研讨会的重庆川剧团团长许倩云和厉慧敏不期而遇,住在同一软卧包厢。大半夜的“龙门阵”对两位戏曲艺术领军人物、功勋艺术家的德艺才情和家世略有了解。

厉慧敏(1924年9月10日—2007年3月26日)生于北平,满族。父亲厉彦芝,老家北平卢沟桥旁宛平人,家道中落,少年投身梨园,唱念做打门门精,练就一身好功夫,没料到青春“倒嗓”,不得不改习京胡。痴迷刻苦、深钻细研,他终于能熟练拉出刚、亮、脆、准、快,各种唱腔板式和瞬间转调变化,成为与演员音准节奏、情感表达、气口协调、清越明亮、抑扬顿挫的戏班领奏,平津地区有名琴师。

为开眼界、求生存,身怀绝技、一表人才的厉彦芝离妻别子到杭嘉湖地区搭班韩玉山,与班主义女唱老生的韩凤奎、唱青衣的韩凤英生情而喜结连理。厉彦芝曾有三房太太,慧斌大哥系大妈所生,二妈生了慧良、慧敏、慧兰、慧庚,小妈生了慧森。号称“厉家五虎”的是斌(花脸)、良(武生)、敏(青衣)、兰(老生)、森(丑角)。

2 小把戏 艺惊上海滩

尽管祖籍和根在北平,但平津剧班扎堆、红角爆棚,生存艰难,又新娶两夫人,慧良、慧敏等陆续降生,于是定居上海。初到上海,厉彦芝既当琴师又兼剧场管理,曾给金少山、孟小东、李万春等操过琴,擅老生的韩凤奎、精青衣的韩凤英,两夫人为了整个家的生存和今后发展,天天还得去剧场或舞台“挂单”积攒银两。

父母把孩子全部撒出,一人一师或一人多师学艺,再忙每个礼拜他们都把孩子接回改善生活、检查所学戏路进展,视艺业进展与教习师傅沟通、及时调整。厉慧敏5岁吊嗓、练功、学戏、对白、走位、登台。童年不是跟哥姐弟妹一块游戏玩乐,而是天天练功习艺与童伶们对戏过招,她师从小妈韩凤英,以及金碧艳、黄桂秋、筱翠花等,专攻青衣、花衫、小生、刀马旦。

厉彦芝交际广、站位高、虑事深、有慧眼,当积累到一定资本,又拥有了戏班管理从业经验,1934年10月,一是盘下上海闹市中心牛庄路更新舞台;二是将寄人篱下学艺,具有慧根、天赋的孩子悉数召回;三是成立“更新童伶班”;四是推出“小把戏”专场;五是与“艺歌”唱片公司合作录制“厉家五小虎”唱片。多管齐下,“小把戏”成了台柱,唱红了上海滩,剧照、专访频频见诸报端,远在苏杭金陵的剧场、舞台排出档期,专车接送。

随着声名远扬,1936年春正式更名“厉家班”。每逢挂出“厉家班”出演,买票者必问“今个是否有‘小把戏’上场”。厉慧敏清晰记得日寇侵华、全民愤慨,父亲授意公演《岳母刺字》时,演出爆红、经久不衰。当时演岳飞的厉慧良13岁、她12岁演岳夫人、9岁的厉慧森演书童、演岳云的厉慧兰8岁、演岳母的陈慧君也只有14岁。

“小把戏”受追捧,带动了周边商业兴旺,每每一个新剧目推出,商家相互邀约给舞台送花篮,往往一摆就是半条街。“厉家五小虎”受到“丽歌”唱片社青睐,先后灌制了《霸王别姬》《法门寺》《华容道》《岳母刺字》等唱片。当时“丽歌”有意吊人胃口,掐着市场需求放片,越是紧张人们越疯抢,而且售价不菲,为凑齐“五虎”在唱片上签名,戏迷们冬熬严寒、夏冒酷暑,常常一等就是数小时。

3 遇国难 避敌走西南

正当“厉家班”昌隆红火、誉满宁沪苏杭时,淞沪会战失利。厉彦芝深知凭国家现有实力和严重的军阀派系,一时半会是干不过日本人的,上海沦陷是迟早的事,杭嘉湖地区看来也难保。他于是率领“厉家班”60余人,1937年底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避难西撤。

“厉家班”经湖南,从武汉乘船到达重庆,刚刚在市中心苍坪街新生票社落脚,惨绝人寰的大轰炸,把暂驻地大梁子附近几条街摧毁得满目疮痍、处处废墟,剧社六七人受伤。为了几十口人的安全,“厉家班”不得不离开,赴昆明、贵阳、成都等地寻觅落脚生根处。

国家蒙难、山河破碎,为泄心中之愤、提振抗战信心,《戚继光抗倭》《风波亭》《抗金记》《挑滑车》《四郎探母》等皆是“厉家班”的主打剧目,“五虎”也渐渐从懵懂走向成熟,一路上在能维持剧社简单生存条件下,一是配合地方常常为军民、师生、逃难者义演,二是捐款支前,赈济难民衣衫米粮。1942年春,随着慧字辈技艺出类拔萃,名声响亮,“厉家班”在昆明正式更名“斌良国剧社”。

1943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已经很少遭受空袭,厉彦芝审时度势,在1944年初,毅然率团返回重庆,选择正阳街新落成的“一川大戏院”驻场演出。

“厉家班”返回重庆,如鱼得水,浑身充满进取和精益求精的活力,剧社已经熟练掌握300余部(折)的演出储备,由于功夫硬扎,受到山城人民和各界热情拥趸,演出长盛不衰,长期开午场、晚场,节假日甚至要开早场,一出戏,连看十遍的戏迷多的是。

抗战胜利,国共和谈期间,蒋介石请毛泽东两看京剧,“厉家五虎”先后在复兴关礼堂演出《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在储奇门军委礼堂厉慧敏担纲演出《十三妹》等折子戏。“厉家班”的演艺水平深得毛泽东肯定赞赏,多次要求鲁艺京剧向“厉家班”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厉家班”不仅在“一川大戏院”举办专场,还曾在胜利大厦、皇后餐厅给路过重庆的重要人物演出。20世纪60年代初,曾给在潘家坪国宾馆疗休的朱德、邓华演出过折子戏。

4 为国粹 无悔献毕生

厉慧敏为人谦恭,1950年到北京出席文艺座谈会,她敬尊梅兰芳、尚小云为前辈,两位京剧大师专门抽出时间仔细品味厉慧敏唱腔演技,不仅提出中肯意见,还亲自示范解析。1951年夏,程砚秋受文化部副部长周扬派遣,到西南调查文艺现状,他精挑18位京剧演员组成小分队同行,被安排在“一川大戏院”旁的“又新大舞台”演出。

尽管演出和调研节奏紧凑,程砚秋还是专门抽出时间拜望了“厉家班”。程砚秋那秀丽扮相、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幽律婉转、娇雅妩媚、细腻深刻的演技让厉慧敏倾倒。她专候程砚秋谢场后请教,见其如此心诚,为此倾囊相授。1958年,厉慧敏带团赴长沙演出巧遇荀慧生,见厉慧敏已是大牌,仍如此虚心好学,于是倾其所积,特别将自己成就最高的《投军别窑》向其作了示范演绎。

随着厉彦芝退出管理、厉慧良远赴天津京剧团担纲要职,“斌良国剧社”改制成重庆市京剧团,厉慧敏出任团长,将“一川大戏院”作为排练场,演出转至“实验剧场”。为了锻炼队伍、培养新人、扩大影响,厉慧敏先后两次带团全国巡演,深获赞誉好评。在厉慧敏的率领下,全体演职人员用心尽力,跻身全国省级京剧团前十。

晚年的厉慧敏将她的时间和精力,全都倾注在培养新人和传帮带上,排练场和家两点一线,不知疲倦、不要报酬、不厌其烦、倾其所积、言传身教。让厉慧敏十分欣慰的是曾经受教于她的周利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孙志芳、周应伟、刘洁、陈小燕等受其指导、得其真传,成为重庆京剧院一代又一代特色独具、的“优伶”和名师,青少年时曾受过厉慧敏京剧教习的蒋勤勤,择枝高飞在中国电视领域,先后夺得金鹰、飞天、华表等奖项。

2007年3月26日,厉慧敏走完她83岁的一生。今年9月10日,是京剧大师厉慧敏百岁寿诞,我们不仅怀念她,更要永远铭记她在赓续弘扬囯粹上做出的贡献和努力。(作者系《现代工人报》原社长)